伙伴杂志对俄传播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伙伴杂志对俄传播探索

伙伴杂志对俄传播探索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的确立标志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定,两国多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国新办主管、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对俄罗斯全面发行的唯一“时政类”综合期刊《伙伴》也因此而诞生。作为对外传播的外文期刊,其读者群体在境外,长远发展在境外,作用影响在境外。十几年来,《伙伴》杂志在实现境外落地、境外印刷、境外发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真正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对俄传播中的不同角色   1、作为民间友好的使者   2012年10月的一个深夜,已经沉睡在梦乡中的伙伴杂志社副总编姜洋,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震醒……,一个俄罗斯媒体记者急切求助的电话从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传来:“我母亲在北京病危,请您给予帮助……”俄远东《金角报》记者达尼亚的母亲在北京陪同来华留学的女儿,突患心脏病,情况十分危急。姜洋连夜向杂志社领导通报情况后,一边用电话与北京急救中心联系,一边通过各种方式订购去北京的机票,在哈尔滨机场的配合下,于第二天搭乘最早的航班飞往北京匆忙赶到老人居住的地方,但由于病情急发,在到达的三个小时前老人已经去世了。她们又迅速与俄驻华使馆及北京殡仪馆联系,在俄罗斯亲人到达前,老人遗体已经得到了妥当的安置,按照俄罗斯人的习俗需要带遗体回国安葬,经过多方协调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地进行了火化处理。达尼亚说:“《伙伴》杂志不但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善良、真诚的传统美德……”   2013年6月,来华参展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知名画家别列维斯科安那多里?伊万诺维奇,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加之气候不适,在哈旧病复发,由于语言不通就找到《伙伴》请求援助,副总编姜洋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哈市较好的医院安排住院治疗。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姜洋如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每天陪护照料,由于饮食不习惯,她就让母亲在家做一些俄罗斯人喜欢的饭菜一同送到医院。待其病情好转后,又联系莫斯科改签返程机票,并亲自送上飞机。归国后,伊万诺维奇讲述了他在中国患病并得到及时热情救助的亲身经历后,家人及同事很受感动,俄罗斯画家协会发来了感谢信,姜洋也被俄中友好协会授予“俄中友好使者”荣誉。   近几年来,俄罗斯脑瘫患儿来中国求医的不断增多,有的就找到《伙伴》帮助联系。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杂志社为俄罗斯患儿联系住宿购药、住院治疗等180余人次。被俄罗斯民众亲切地称为“值得信任的好朋友、好伙伴”。在中俄民间友好交往中,《伙伴》杂志用自身的影响和魅力,用真情实意和良好美德赢得了俄罗斯友人的高度赞誉,谱写了一曲中俄民间友好相助、乐善好施的友谊赞歌。   2、作为官方沟通的桥梁   2005年9月14日上午,在使馆接待大厅,一位高个子的俄罗斯人向杂志社社长走了过来,自我介绍说:“我是驻华大使谢尔盖耶维奇?拉佐夫,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见面。”在畅谈交流中,拉佐夫大使亲切地说:“你们是我到中国后会见的第一个媒体,因我刚到中国,有很多事情都不够了解,但我很喜欢《伙伴》这本杂志,她是巩固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载体。我们两国之间需要太多的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对青少年和普通民众,他们对发展的中国的了解还只是局限在浅层次上,只知道中国人多、用筷子吃饭……。俄中是两个贸易大国,作为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需要有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希望你们借助中俄友好合作发展的大好时机,发挥优势,让更多的俄罗斯民众,全面深入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个俄罗斯驻华最高使节、一个小小杂志社的社长,宾主在友好和睦的氛围中,畅谈中俄友好发展关系、文化经贸交流、两国民众交往的期盼与希望。原定半个小时的会见,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仍余兴未尽……。   2006年1月7日,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带领的5人代表团,刚参加完第七届哈尔滨国际冰雪博览会开幕式,在工作日程安排之外,额外要求到伙伴杂志社看看。在以后的几年里,曾先后三次到杂志社访问,并把《伙伴》杂志作为俄中友协的好朋友、好伙伴,每年新年都发来信函祝福。原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穆拉夫斯基、继任总领事波德别列兹科,及俄科学院院士、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米亚斯尼科夫,俄中友协副主席伊万诺夫都曾多次访问伙伴杂志社,给予《伙伴》杂志很高的评价,并为《伙伴》撰写稿件,提供信息。   2007年5月,俄罗斯圣彼得堡政府多次通过在俄华人联合会联系伙伴杂志社,建议以《伙伴》杂志为桥梁,构建中俄企业互动平台,进行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在俄罗斯“中国年”启动仪式后,圣彼得堡政府外联委与伙伴杂志社达成了“资源共享、信息互换”的合作协议,共同结成“中俄文化、经贸合作伙伴”,并以政府的名义为中国伙伴杂志社下发了委托书,合作出版了《圣彼得堡经贸信息专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