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对自然老化大鼠真皮羟脯氨酸含量及超微结构影响.docVIP

围刺对自然老化大鼠真皮羟脯氨酸含量及超微结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刺对自然老化大鼠真皮羟脯氨酸含量及超微结构影响

围刺对自然老化大鼠真皮羟脯氨酸含量及超微结构影响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1-0061-03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月龄大鼠腹部皮肤为研究对象,采用毫针局部围刺作为处理因素,同时设立空白组、小切口皱手术对腻组、8月龄青年大鼠组,比较其皮肤可溶性及总羟脯氨酸含量,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研究局部围刺对老化皮肤胶原纤维含量及真皮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参考文献方法进行手术的实验结果相对照。结果:围刺后大鼠皮肤可溶性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老年空白组,总羟脯氨酸无显著差异,电镜可见,老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器减少,细胞结构退化,同时胶原纤维之间空隙加宽,老化性架桥增多,围刺治疗后其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结论:围刺法可能是通过增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进而增加其可溶性胶原含量来改变皮肤的老化状态。   [主题词] 围刺;皮肤/代谢;羟脯氨酸/针灸效应,皮肤/超微结构;大鼠      很多针灸临床医生发现,对面瘫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患侧的皮肤较之健侧光滑、细腻,且皱纹减少或变浅。后来发展成针灸除皱术,通常采用皱纹局部围刺的方法,往往可以消除面部的浅小皱纹,显著改善皮肤的老化外观,并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损伤小而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中医美容临床上应用较多。但目前一般通过医患的主观判断来描述其疗效,显然缺乏客观的判定指标。因此,本实验以18月龄的老年及8月龄的青年大鼠皮肤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自然老化过程中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围刺的方法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用健康18月龄Wistar大鼠36只,体重(482±70)g,随机分为A:老年空白组,B:局部围刺组,C:手术对照组,每组12只;健康8月龄大鼠8只,体重(231±18)g,设为D:青年对照组。以上大鼠均雌雄各半,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编号SCXK(辽)2004―0018。      1.2 实验方法   (1)动物饲养条件   每组动物按性别及组别分笼饲养,自然光照,在相同环境下,常规饲食喂水,无不良因素影响。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   (2)处理方法   ①围刺组:选用0.40mmX40mm针灸针,在大鼠腹部正中选取4cm×4cm区域皮肤剪毛,将大鼠在密封罐中用乙醚麻醉,昏迷后取出捆绑于大鼠固定架上,从剪毛区域的两侧向垂直腹中线方向平刺入35~40mm,刺入层次大致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之间,每侧5针,不行手法,然后从固定架上放开,每只鼠均单独存放在一个饲养笼中,令其苏醒后带针在笼中自由活动,留针20min,每d1次,10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d,共进行2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继续饲养5d,不加任何处理。   ②手术对照组:按照文献方法实施真皮划痕术。术前腹腔注射乌拉坦780mg/kg,腹部同上区域剪毛,在剪毛区域靠左侧边做-2cm切口,然后用眼科剪伸入,将真皮与皮下组织剥离,用弯钩手术刀片伸入真皮下,垂直于真皮面做纵横浅表切口,切割间隔1mm左右,深度以切透真皮而不穿透基底膜为度。术后常规缝合,分笼饲养,待伤口愈合后每天同围刺组麻醉和捆绑2~3min。   ③空白组和青年对照组:腹部同上区域剪毛,每天均同围刺组麻醉和捆绑2~3min。   (3)取材方法   用15%Na2S在所有大鼠腹部剪毛区脱毛,取-皮肤全层,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   (4)指标测定   羟脯氨酸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具体如文献。   (5)电镜标本的制作   取鼠腹部剪毛区相同部位的皮肤表皮到真皮全层,修块后投入2.5%戊二醛固定2h,取出用二甲砷酸钠缓冲液冲洗3次,1%锇酸固定1h,再冲洗3次,常规系列乙醇一丙酮脱水,Epon 812环氧树脂包埋,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厚600~800A,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并拍片。      2 统计学处理   测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差异按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两两比较用LSD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比较(见表1)      (1)各组可溶性羟脯氨酸含量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A、D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18月龄的老年组与8月龄的青年组大鼠相比,其可溶性羟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B、C组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C组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局部围刺的方法可以显著增加大鼠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且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