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防骗演习带来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场防骗演习带来思考

一场防骗演习带来的思考   幼儿被冒领、绑架、拐骗等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孩子很单纯,一骗就走其实并不奇怪,所以成人积极做好防范工作非常重要。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学会交往,另一方面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家里有家长管,在幼儿园里有教师管。在没有人管时,面对种种拐骗术,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2006年3月30日下午,一场精心策划的“园内诱拐演习”在杭州城东一家幼儿园上演,15位从未与幼儿见过面的家长充当“骗子”引诱幼儿。      现场回放      镜头一:四岁的韵韵跟小伙伴们玩得正欢,陈女士走了过来,摸摸韵韵的头说:“阿姨带你到外面玩,好不好?”韵韵眨巴着眼睛,不做声。陈女士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QQ糖,韵韵马上招架不住了,牵着陈女士的手立刻往外走,前后没超过5分钟。在远处观望的韵韵妈妈连连摇头。   镜头二:“童童,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今天有事,叫我来接你。”童童说:“我还要再玩一会儿。”“那好,我们一起玩吧。”王女士便跟孩子一起做起了手工。见童童渐渐放松了警惕,王女士说:“我带你去儿童公园玩,好吗?”“好啊,我们走吧。”当两人走到幼儿园门口时,教师故意问:“童童,这是谁啊?”“她是我爸爸的同事,我以前见过的。”童童的回答让教师哭笑不得。   镜头三:陆先生跟小宇套近乎,小宇警惕地看了他几眼。“你是不是喜欢小动物啊,叔叔现在带你去动物园玩,好不好?”话音未落,小宇立刻扑上去连声说好。在园门口他们正好撞到小宇的妈妈。“这个叔叔你认识吗?”妈妈提高嗓门,希望儿子清醒过来。“我认识的,他要带我去动物园。”小宇搂着认识不到10分钟的陆先生,好像很熟的样子。妈妈直跺脚。      学习结果      该园演习结果统计显示,50个接受考验的幼儿中有37个被“骗走”,占74%。其中有小部分幼儿只要看到好吃的或是听到有好玩的地方,一骗即走;还有部分幼儿虽有一定的警觉性,但是一旦遭遇行骗者的情感投入,也立即上当。   分析:   一、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上当,托班和小班幼儿被骗率明显低于中班、大班。这是由于低龄幼儿对熟悉的人依赖性较强,中班以上幼儿则容易“自作主张”。   二、性格外向的幼儿容易受骗,性格内向的幼儿反而警觉。这是由于外向的幼儿大大咧咧,容易相信别人;内向的幼儿比较胆怯,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信赖感。   三、演习中女性拐骗者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这是由于幼儿普遍对长相慈祥的成人有好感,并且对女性的信任多于对男性的信任。      研讨实录      “防拐”演习的结果令不少家长担忧。第二天下午,该园召集教师和家长开展了研讨会。会上,结合前一天个别幼儿成功防骗的案例。园方为幼儿和家长“防拐”支招。   ――当曾女士问阳阳“要不要看赛车比赛”时。阳阳似乎经受不住诱惑了,半天没吭声。关键时刻,同班的小朋友们对犹豫中的阳阳大声喊:“不要去!”最后,阳阳终于下定决心:“他们不去。我也不去。”   支招一:加强集体意识。幼儿外出游玩最好结伴而行,成人应嘱咐他们认清一起的人,并且多留意身边的人,如果有谁不见了,一定要立刻告诉成人。   ――“慧慧,你爸爸叫我带你去吃肯德基。”“不去。我不认识你。”“那我带你去商场买芭比娃娃。好吗?”“不去。我妈妈会给我买的。”无论“拐骗者”拿什么诱惑慧慧,慧慧都不搭理。   支招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要从小培养孩子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的习惯,告诉幼儿在接受他人东西前,一定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避免孩子误入骗局的好办法。   ――“冒充”依依妈妈同事的王先生急于和依依套近乎,说了句:“你妈妈在单位的表现很好呢!”没想到依依马上反驳:“你说谎!我妈妈上个月刚刚被扣了奖金。”   支招三:尽可能了解家庭信息。家长可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家庭信息,如家人的姓名、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便于孩子遇到陌生人时能自如地应对。   ――“晨晨,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她叫我来接你。”“不!妈妈会来接我的。”“她有事情来不了了,你还是跟我走吧。”没想到这时晨晨跑到教师那里,问:“老师,你认识他吗?”结果骗局不攻自破。   支招四: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晨晨很机警,在无法判断自己该不该相信陌生人时,他懂得向教师求救。家长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在自己无法作决定时不妨先问问身边的人。   ――小语是个温顺的孩子。当刘女士说要接她回去时,小语尽管迟疑但还是跟刘女士走了。在教师的提醒下,小语打电话向妈妈确认,在得到否定回答时,她仍然疑惑地看着教师。最后,她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脱离骗局。   支招五:学会反抗。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往往习惯听大人的话,即使遇到陌生人,也不敢拒绝。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反抗意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拉你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