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与法思考
礼与法思考
[摘 要]在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礼与法源远流长。清末的“礼法之争”将相伴相生的二者的矛盾抬上了历史舞台。在尚礼的中国传统社会,法被长期压抑;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法又被过分渲染。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达到最佳的调控社会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礼法之争 礼法结合 家国 伦理
作者简介:陈奕婷(1987―),女,汉,福建漳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礼与法,中国传统法的关键词,虽然源于遥远的先秦,却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成为中国法史学,甚至世界法史学界的热门语词。在寻求中国法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传统法的继承,外来法的移植,礼与法,成了法学史上无法忽视的词汇。
说起礼与法的关系,不能不提到19世纪和20世纪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在这场变革中,礼法之争被正式地搬上了历史舞台。
现今学术界所谓“礼法之争”,大都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沈家本等人由于对清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主张中国应大幅引进西方近、现代的法律理论与观念,运用“国家主义”等政治法律理论来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而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包括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封疆大吏”、地方督抚在内的封建上层官僚、清廷贵族,则对变法修律一直持反对、消极态度。在变法修律已成定局以后,他们又对沈家本等主持的修订法律馆百般挑剔和刁难,要求修订新律应“浑道德与法律为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千年相传的“礼教民情”,故而被称做“礼教派”。
而事实上,在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礼与法纠缠不清的关系,几乎可以说是从造词之初就开始了。礼是什么呢?“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可知礼和法的“一源双流”(杨向奎)。“礼”是一种典章制度和外在的,主要加于封建贵族的约束。礼原由殷之祭祖而起,降自周代,成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法典。[1] “礼”是血缘社会中敬畏天地鬼神的产物。[2]近现代中国法学所说的礼法冲突中的“礼”,渊源先秦儒家的礼。但它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先秦儒家之礼,而是儒法结合,法典化的礼。它强调人在社会和家族内部的身份差异。社会身份的差异是贵贱,家族内部的身份差异是亲疏、尊卑和长幼。礼就是使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这种身份差异的规范。所谓“礼不下庶人,行不上大夫。”
相对而言,法又是什么?“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存之于百姓者也。”[3]“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4]类似地,现代中文的“法”含古代“礼”、“法”、“理”、“制”多层含意。[5]严复在《孟德斯鸠法意》的按语中指出:“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在古代多指制度层面的“法”,在近现代已拓展为融制度、精神、学说为一体的“法”。
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 “礼法结合”的过程中,礼与法的界限不断地被模糊。“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疏议?名例》)。
关于礼法之分,当代学者杨鹤皋有一段总结:在战国之前,法在内容上与“礼”相通,指对人们进行引导和禁止的条文规定;在使用上与“刑”同义,指表现为伤害体肤的惩罚规定和措施。战国之后,随着成文法的制定公布和变法的开展,礼与法日益对立,法与刑逐渐区分。在内容上,法将传统道德、习惯以及个人的言论等排除在外,专指由君主和官府颁布的命令,从而有别于礼。需要补充的是,法与刑虽然形式上分开了,但他们仍然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作用,仍然共同为统治秩序的维护而服务。
大致而言,为人们所熟知的礼法分歧肇始于春秋战国。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以教化为主要手段的礼治未免力有不逮。“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6]虽然中国早熟的政治一向将礼教置于突出的地位,但每到历史的转折关头,强力总成为政治家们重拾旧山河的首选。法家的“法治”理论在这时,便发展到鼎盛。但法亦有其缺点,不是万能的。司马迁谓,“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秦嬴政采用韩非的法律思想治国,征服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因为过于依赖法制,苛刑峻法,很快就亡国了。鉴于秦的教训,汉初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自汉武帝之后,为适应统一集权的需要,儒家的德主刑辅成为统治思想,自此,法律被放在辅助性的地位上历代不变。在儒教文明中,礼教首先与家庭和家族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州数控GSK980TB3系列使用手册.pdf
- (热门!)最新版的比亚迪供应商审核自查表(可编辑!).docx VIP
- QJ300-12N钱江闪300维修手册(24.7.16).pdf VIP
- 一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第2套).pdf VIP
- (完整word版)内科护理学第五版目录.pptx
- 3.1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课件)地理商务星球版2025八年级上册.pptx
- 动力电池产品介绍.pptx VIP
-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常规.pptx VIP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机械制图》形考任务1-4 参考答案.pdf VIP
-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