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因素分析.docVIP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因素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的因素分析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深远广阔,投入巨大,要实时关注其实施的效果,进而展开理论分析,及时调整战略的实施。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回顾发现,丝绸之路虽因政治外交原因而开,但因商业利益而兴盛。丝绸之路上与经济利益无关的政治外交活动终难长久。2007―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份额呈上升趋势,但过去的3年份额稳定维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促进作用尚需解释和观察。基于对沿线62国201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沿线国家的经济体量是决定与中国进出口总额的首要因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在于提高“政策沟通度”,大力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这些政策的作用尚不显著。因此,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政府与市场要恰当分工。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政府;市场;丝绸之路;基础设施;政治外交;商业利益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7)05-0031-07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最早于2013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谋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宏大主题。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更为具体的计划与行动方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深远广阔,投入巨大,不是一个在短期就可恰当评估的国家政策。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实时关注其实施的效果,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思考,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并不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而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更多地受制于市场。如果一项促进贸易的政策是有效的,则必须接受市场检验。由此,本文考察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增长。基于沿线62国2015年横截面数据,采用因变量方差分解法,估计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的相对贡献,从而检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政策的有效性,为制定更为有效的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公元16世纪仍保留使用。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回顾和总结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发展,对我们今天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启发意义。   (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的政治外交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最早由汉朝张骞开创。西汉建国时,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汉武帝在得知大月氏与匈奴两个游牧民族互相敌对后,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与被匈奴逐出故土的匈奴宿敌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张骞终不得要领,无功而返。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着大量丝织品作为礼品以宣扬国威。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次重要的主动行动,但目的仍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建立殖民地,而是宣扬国威以及其他政治目的。①   (二)商人对利益的不懈追求成就了古代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虽然对中国人来说,最初是一条政治外交之路,但其商业价值很快被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商人发现。西方对中国的丝绸、香料、茶叶以及瓷器需求巨大,比如古罗马贵族特别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更珍贵的丝绸服饰;当时的欧洲本土人,从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一直越过耶路撒冷的城墙,没有人不喜欢来自东方的布匹。②香料和调味品对于喜爱肉食的西方人来说难以或缺。而中国皇家贵族对于西方的珍稀物品也是爱不释手,如琉璃、珠宝、香料等。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给,导致价格高企,“一带一路”贸易虽艰辛却有利可图。于是,无需政府出台政策,商人们在骆驼骡马时代便不畏艰险行走于万里荒漠。明朝禁海,不让商人进行海上贸易,于是福建人为了商业利益就武装走私,与政府对抗。②   (三)中国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被动角色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相向而行的结果,然而双方最初的目的却是不同的。③虽然中国人最早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但这条商路不是汉朝有意去建立和推动的,也不是中国主动输出丝绸。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抑或是陆上丝绸之路,都是西方商人主动到中国进行贸易,而几乎没有中国人愿意到西方去进行贸易。③也就是说,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主要是被动的角色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