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效果研究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临床症状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肌张力和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A和ADL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降低了患者肌张力,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效果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24-03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及致残率都非常的高,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有着严重的影响[1]。脑卒中患者易产生肌张力增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被广泛应用[2]。为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特选取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35~83岁,平均(60.3±3.5)岁,病程1~35个月,平均(8.6±2.5)个月;?φ兆榛颊吣?24例,女21例,年龄35~82岁,平均(60.1±3.2)岁,病程1~36个月,平均(8.7±2.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1)关节活动训练: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受伤关节的平滑运动,增强恢复能力,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关节运动。(2)关节松动治疗:根据病况和医嘱,有目的的针对患者受伤关节进行松动治疗,每次一刻钟时间,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和缓解病痛。(3)痉挛肌训练:医院治疗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病灶区域肌肉的恢复性理疗。(4)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缓解患者肢体产生痉挛。(5)使用治疗仪,刺激患者痉挛肌,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1)中药治疗。中药配方:黄芪15 g、灸甘草5 g、川芎7.5 g、桑枝5 g、丹参10 g、伸筋草10 g、桃仁5 g、鸡血藤10 g、红花5 g、川牛膝7.5 g、地龙7.5 g、炒白芍7.5 g和白僵蚕7.5 g,煎服,1剂/d,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2)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内庭、邱虚、足三里、解溪、风市、绝骨、梁丘、外关、合谷和曲池等。操作:针灸针和施针处进行消毒处理,内庭、邱虚、足三里、解溪、风市、外关、梁丘、合谷和曲池等穴位施针为15 min施针1次,留针半小时;其他穴位施针后不留针,方法为提插泻法。每天行针1次,2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临床症状情况,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ADL评分情况。患者痉挛的等级采用Ashuorth来进行等级区分,具体为:(1)患者没有肌张力增高现象表示等级为0级;(2)患者的肌张力出现轻微的增高现象,但是在患者进行屈伸肢体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过性的停顿现象等级为Ⅰ级;(3)患者的肌张力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高现象,躯体进行屈伸易受到限制,等级为Ⅱ级;(4)患者的肌张力出现明显的增高现象,被动活动能力较为困难,等级为Ⅲ级。肌力等级评分为0~5级,具体为:(1)0级:患者肌肉没有收缩现象;(2)1级:患者肌肉具有一定的收缩能力,关节不能进行活动;(3)2级:肌肉具有收缩能力,关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但是不能进行抗重活动;(4)3级:肌肉具有收缩能力,关节能正常活动,患者肢体能进行简单的抬起、放下运动,不能进行抗阻力运动;(5)4级:肌肉具有收缩能力,关节能正常活动,患者肢体能进行简单的抬起、放下运动,能进行小部分的抗阻力活动;(6)5级:肌肉具有收缩能力,关节能正常活动,患者肢体能进行简单的抬起、放下运动,进行抗重、抗阻力活动正常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