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学术新理路关于王学与乾嘉学术关系问题讨论.docVIP

乾学术新理路关于王学与乾嘉学术关系问题讨论.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学术新理路关于王学与乾嘉学术关系问题讨论

乾学术的新理路关于王学与乾嘉学术关系问题的讨论   [摘要]当今学界有一种误区,以为王学在清初即被摒弃。余英时先生的“内在理路说”也以为乾嘉考证学是朱子道问学传统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惠栋、戴震是乾嘉学术的中坚,而其学皆与王学有关,这意味着王学传统并未在乾嘉中断,在余先生所说的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还存在着另一条王学传统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清代学术,王学,内在理路说,余英时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2-0009-08      1976年,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一书问世。在这本书中,余英时不同意梁启超的“理学反动说”,认为:“我们很难想象,只是反,便可以反出整个清代的一套学术思想来。贯穿于理学与清学之间有一个内在的生命。我们现在便要找出宋明理学和清代的学术的共同生命何在。”余英时寻找到的清学与理学之间的“共同生命”,就是“儒家智识主义”,具体地说,也即是朱熹的道问学传统。他认为,乾嘉考证学的形成过程即是朱子道问学传统(儒家智识主义)的高度发展,“东原之学出自朱子‘道问学’的传统,但同时又将此传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东原的新义理是清代‘道问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儒学发展理论”。“清代考证学,从思想史的观点说,尚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即儒学由‘尊德性’的层次转入‘道问学’的层次。这一转变,我们可以称它作‘儒家智识主义(Confu-cian Intellectualism)的兴起”。余英时的这个主张,后来被学界概括为“内在理路说”。余氏此说,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丘为君把梁启超、胡适的“理学反动说”;钱穆的“每转益进说”;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称作20世纪“对清代思想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三个重要理论”,并且认为,尽管“理学反动说”影响相当广泛,也确有其价值,但若从长时段来考察中国学术思想的流变,则“后二说更有高瞻远瞩之气”。笔者毫不怀疑“每转益进说”和“内在理路说”高瞻远瞩的气象,但却认为,“内在理路说”所找到的乾嘉学术的内在理路,似乎还不尽全面。其实,在朱子道问学传统之外,乾嘉学术也与王学颇具渊源。      一、惠、戴学术的王学源流      在乾嘉诸老之中,惠栋(1697―1758)与戴震(1724―1777)是乾嘉考据学的“中坚”,戴震更是乾嘉清儒的主将与象征,而惠、戴的学术却都与王学紧密相关。   首先,惠栋与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心学关系密切。黄宗羲是清初王学的代表,而江藩称赞黄宗羲说:“宗羲之学出于蕺山,虽姚江之派,然以慎独为宗,实践为主,不恣言心性,堕入禅门,乃姚江之诤子也。又以南宋以后讲学家空谈性命,不论训诂,教学者说经则宗汉儒,立身则宗宋学。又谓昔贤力排佛氏,不检佛书,但肆谩骂,譬如用兵,不深入其险,不能剿绝鲸鲲也。乃阅佛藏,深明其说,所以力排佛氏,皆能中其?U要。”这段话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黄宗羲的心学与堕入禅门一派的王学不同,乃是阳明心学中讲求实际实证的一派,即所谓“姚江之诤子”;二是说,黄宗羲的主张,从大的方面说,是汉宋兼采的,从小的方面说,又有“说经则宗汉儒,立身则宗宋学”的分别,此即是说,黄宗羲主张在学术的层面师宗汉儒,而在立身行事的层面师宗宋学。对照江藩的下面一段话,我们即可见到惠栋学术与黄宗羲实学心学的治学宗旨的相同之处。江藩说:“近今汉学昌明,遍于寰宇,有一知半解者,无不痛诋宋学。然本朝为汉学者始于元和惠氏,红豆山房半农人手书楹帖云:‘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不以为非,且以为法。”黄宗羲“教学者说经则宗汉儒,立身则宗宋学”,惠栋主张“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两相比较,则惠栋的治学宗旨几乎可以说是黄宗羲的翻版。   除了黄宗羲之外,惠栋的学术还与清代王学的另一个大学者毛奇龄有莫大的承继关系。在乾嘉之前,毛奇龄反朱最力。皮锡瑞论国初学术,以为胡渭、陈启源、万斯大、方苞皆汉宋持平,不弃宋学,“其不染宋学者,惟毛奇龄,而毛务于朱子立异。朱子疑伪孔古文,而毛以伪孔为可信。朱子信《仪礼》,而毛以《仪礼》为可疑”。毛奇龄的学术,以反朱为最大特点,而惠栋治学的基点也是以反朱反宋为先,他率先标出的“汉学”旗帜,其实质不过是要取宋学而代之,这个基本精神与毛奇龄是一脉相承的。凌廷堪是乾嘉学术的重要学者,专治三礼,而于《仪礼》尤精。其论乾嘉学术,则明确观察到了惠栋学术与毛奇龄之间的承继关系。他说:“元明以来,儒者墨守程、朱,亦犹隋唐以前墨守郑、服也。元行冲谓‘宁道孔圣误,讳言郑服非’者,则又‘宁道孔圣误,讳言程朱非’矣。疑之者,自陈氏(耀文)《经典稽疑》、郝氏(敬)《九经通解》开其端。然其书或守诵习之说而未安心,或舍传注之文而别伸其见,学者咸以诡异视之。固陵毛氏出,则大反濂、洛、关、闽之局,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