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工实践中总结软岩隧道施工工艺.docVIP

从施工实践中总结软岩隧道施工工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施工实践中总结软岩隧道施工工艺

从施工实践中总结软岩隧道的施工工艺   摘要 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极易发生大变形及冒顶片帮等安全、质量事故,结合软岩隧道塌方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通常所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此提出了软岩隧道工程施工必须遵循的基本施工原则与必须引入的先进检测技术。   关键词 软岩隧道;施工工艺;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172-03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s from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Work      WU Chong   Shenhua Xinzhun Railway Co., Ltd. Inner Mongolia, Ordos 017000      Abstract In the condition of weak surrounding rocks, safety and quality accidents will probably happen during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work, such as the great deformation and side fall roof caving. Based on the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collapse treatment experience, this essay systematically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at the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usually takes. Further, a proposal can be raised that the basic construction rules should obey and the advanced detection technology should import in the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work.   Keywords Weak Surrounding Rock Tunne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tection Technology      1 工程概况   大准铁路南坪支线肖家沙??隧道,是点岱沟至南坪工业广场铁路运煤专用支线全线开通的关键控制工程,隧道进口里程为DK8+520,出口里程为改DK9+765,全长1 245m。隧道进口至DK8+528.11位于半径为800m的曲线上,DK8+528.11至改DK9+039.80位于直线上,自改DK9+039.80至隧道出口位于半径为800m的曲线上。隧道内纵坡自隧道进口至DK8+950为10.5‰的上坡,DK8+950至改DK9+750为7‰的上坡,改DK9+750至隧道出口为1‰的下坡。   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该隧道位于剥蚀低山区,地形起伏很大,山顶地表大部分辟为耕地,局部为荒地。隧道进口地势较缓,但进口左侧冲沟下切较深;出口地形较陡,线路左侧有一陡洞,深约3m。隧道顶植被稀少,表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冲风积层()湿陷性新黄土,湿陷系数 0.015~0.070;洞身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泥岩及砂岩,节理发育,呈全风化(W4)~弱风化(W2),岩层产状,其中泥岩属膨胀岩;隧道进出口洞顶地层为新黄土夹粉细沙薄层。   本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量不大,主要含水层为节理裂隙发育的砂岩风化层,受大气降水补给,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渗透系数新黄土及砂岩为K=0.5,泥岩为K=0.001~0.005。   1.2 设计参数(改DK9+010~590段)   隧道改DK9+010~590段,原设计为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施工,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为喷锚施工复合式衬砌(详见图1),参数见表1。   1.2.1 超前支护   隧道拱部140°范围内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采用42热轧钢管,长3.5m。环向每米3根布置,纵向每2榀格栅打一环,施工外插角为10°~15°。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灰水重量比采用1:1,注浆压力0.8MPa。   1.2.2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以喷混凝土、钢筋网、格栅钢架及锚杆组成,支护紧随开挖并封闭成环。其中喷射混凝土采用碳塑加强筋纤维喷射混凝土新工艺,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和增强抗裂性,并减少回弹量;钢筋网拱墙设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