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审美双重视角分析初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历史和审美双重视角分析初雪

从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视角分析《初雪》   摘 要:《初雪》是路翎以援朝志愿军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之一。该文发表后,一些文艺界人士对其关注潜意识心理和人性美的艺术安排大加称赞,同时也涌现出大量对文本中个人温情主义和历史缺失的猛烈批判。然而,若从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视角对该文进行分析,便不难发现作者在历史与审美建构之间巧妙维持的平衡与张力,以及文本所蕴含的宝贵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初雪》 批判 历史 审美 人性   一、引论   作为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路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文学天才”,他刊登在《人民文学》1954年1月号的《初雪》一文,是中国现当代志愿军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一经发表,便给文艺界带来了极大震动。1952年底至1953年7月期间,路翎奔赴朝鲜战场展开实地体验与访问,并于回国后创作了一系列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便包含了《初雪》。   《初雪》讲述了两名志愿军:司机刘强及其助手王德贵,奉命从前线周边地带运送一批朝鲜妇孺离开轰炸区,经由封锁线向安全地带转移的故事。作者的笔触在车窗外的炮火、弹坑,以及驾驶室里志愿军和孩子的脸庞之间来回移动,重复单调的炮火声中,两名志愿军与车上的朝鲜民众之间结成了一条坚韧的生命之索。著名文学评论家巴人曾表示:“《初雪》所展示的,是中国劳动人民从自己生活和战斗经验中生长起来的对朝鲜人民的关怀、热爱与希望……只有这一精神,才是鲜血与生命结成的长城,才是一种克敌制胜、不可征服的力量。”① 更有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当时已很罕见的探索情感、心理的丰富性的作品。”②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尽管凝聚了文艺界众多欣赏的目光,但这篇文章仍未能逃过文学评论家的围攻。侯金镜提出:“路翎的作品,抽去了集体主义和阶级觉悟的巨大力量,而代以渺小的甚至庸俗的个人幸福的憧憬,并且把它当做人民军队战斗力的源泉” ③,认为这些作品涉及了过多个人情感,过分宣扬个人主义。其他一些批评家也发文批评路翎在创作中忽略了历史和革命的建构,脱离了当时所设定的“重大政治题材”,琐碎的表述和细节展露完全颠覆了战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   然而在笔者看来,《初雪》并非像上文批判的那样“违反生活的真实,以自己的臆测来代替生活”,而是在历史建构与审美建构二者之间保持了巧妙的平衡与张力。路翎始终努力尝试在这篇小说中解决历史记述与小说审美叙事之间的冲突,消减小说审美元素的遮蔽问题,并成功地使历史美学、革命美学与个人美学在文本中实现了内在契合,开拓了战争题材审美维度的多样性。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罕见,使得路翎和他的小说创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亮眼。   二、历史视角   《初雪》的叙事被安置在炮火纷飞的战争背景下:1950年9月-10月期间,联合国军跨越朝韩“三八线”,进而占领朝鲜首都平壤,为援助朝鲜同胞抵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晚正式参战,并先后收复清川江、平壤等重要战区。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奔赴战场130万余人,合计伤亡39万人。路翎的这篇小说与普通战地小说不同,没有将视线固定在交战现场,从正面描写炮火连天的战场生活,而是将叙事重点转向前线的后方地区,通过描写载着朝鲜民众驶离敌人炮火射程的卡车在转移途中的遭遇,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实现历史事件的全景式展示。在文本中,防空枪一共响了六次,每当老司机刘强紧绷的神经有所舒缓,那些“急促而刺耳的枪响” ④就从阴云密布的上空传来,再次将他置入严肃冷静的精神世界;然而威胁不仅仅来自天空,车轮驶过的每一寸土地都隐藏着危机:“刘强猛地煞住了车,刚一刹住车,就看见前面一百米以外的一团爆炸的白光。如果刚才不煞一下车,他们就会落在炸弹的威力圈里。”④尽管这些朝鲜妇女没有暴露在枪林弹雨的交战现场,但其生命却依然无时不刻在遭受威胁:徘徊的敌机猖狂地向后方投射大量弹药,妄图摧毁中朝军民必经的交通路线,全然不顾这些为了生存四处奔走的老百姓,帝国主义的残暴无情在文本中暴露无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雪》整篇文本正是其所展现的历史本身的形象化,是借助文学话语展开的历史叙述,“叙事展开的逻辑与历史的逻辑是共振一致的,对革命合法性与必然性的证明以及对历史走向合法性的阐释无疑都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预期”。   除此之外,作者在小说中借助艺术手法表现出的未来预言,也是历史逻辑的必然延伸。在文章最后,“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④,卡车最终驶出阴暗的背景,纷纷扬扬的雪花安静地在天地间飘洒,整篇文章结束在希望的尾声里。伴随破晓出现的“初雪”意象寄寓了作者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对光明未来的预言。小说用艺术化的方式完成了历史和人民的设想:在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励下,人民志愿军终将击退侵略者;社会主义终将战胜帝国主义,为百姓带来平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