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仁本堂建筑雕饰解读清代苏州商人宅第装饰特征
从仁本堂建筑雕饰解读清代苏州商人宅第的装饰特征
摘要:西山徐氏仁本堂是苏州西山地区一处集清代四朝建筑风貌的古民居建筑。本文从仁本堂雕饰纹样题材的寓意性以及儒商文化等方面对其建筑雕饰纹样的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散落在太湖沿岸的普通商人宅第建筑艺术的重视,并从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中找到适合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元素。
关键词:苏州仁本堂;建筑雕饰;商人宅第;装饰特征
中图分类号:J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9)04-0104-03
富庶的地区经济造就了吴地重视宅第建设的风俗,明代太仓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江南名郡,苏杭并称。然苏城及各县富家多有亭馆花术之胜,今杭城无之,是杭俗之简朴愈于苏也。”从此记载中可以得知,富裕的苏州人特别讲究居住空间的美满完善。在苏州园林盛名的光环下,除了几所著名的官宦巨贾宅院,苏州民间还散落着许多不为人重视的明清商人宅第。位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镇堂里古村的百年古宅徐氏仁本堂就是新近才被人关注的一幢清代商人住宅。它的主体建筑分为老屋和新屋两部分,最早始建于清代的康熙年间,此后不断翻建与扩建。根据徐氏族谱记载,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族人徐洽堂、徐赞尧开始在清康熙明式祖屋上,翻建、扩建住宅。清道光元年(1821)正厅竣工,取名“仁本堂”,即老屋。至清咸丰三年(1853),族人徐谨之又在原宅的西侧开始修建新宅,即新屋。因此,在这幢古宅中集聚了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四朝的建筑风貌及雕刻装饰艺术,这在苏州地区的古民居中是比较少见的。其建筑雕饰具有较为典型的清代苏州普通商人宅院装饰风格。
一、商人宅第装饰倾向文人化品昧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的兴造论中有言:“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计成在文中明确地指出,宅主是造园的关键。也就是说,宅主的品味决定了宅院装饰的品味。苏州地区文风盛行,文人风尚的住宅风格成为标榜宅主个人身份品昧的标尺。苏州地区商人大多自幼接受儒学文化及思想教育,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仁爱、尊贤、守礼这些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商人的世界观。在仁本堂宅院的建筑装饰中,从仁本堂正厅已被毁坏的石库门楼上篆刻的“世德远承”四字,到现存的后厅砖雕门楼上的砖制匾刻“礼为教本”四字,以及新屋东西两花厅庭院南墙上的“采焕尊彝”与“花竹怡情”等体现文人风情意境的砖雕字牌匾额,包括古宅“仁本堂”的命名和以“衣锦还乡”、“状元巡游”为题材的后厅门楼兜肚砖雕等等,这些作为建筑装饰的雕刻文字与砖雕可以让我们较为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好儒求禄、恪守礼法的儒学思想与信念在家族中的传承,而从遍布雕饰的轩梁、花窗、屏隔图形中,也可以体会到商人宅院中隐含的文人志趣与儒雅风范。就建筑雕刻的题材来看,仁本堂的建筑雕刻装饰总体呈现出一种较为雅致的风格,比较典型的是新屋东花厅的装饰木雕。新屋东花厅楼上的长窗扇及扶栏上的装饰木雕以南瓜、丝瓜、葫芦、豆荚、蜻蜒、蚱蜢、知了以及蝴蝶等乡间常见的蔬菜与昆虫为表现对象,这些看似平淡的南瓜、丝瓜、豆荚等蔬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籽,“多籽”谐音“多子”,美好的愿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这些表现物也似乎暗示了主人内心深处的文人情结。田园草堂、淡泊名利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对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仁本堂新屋运用这些村野常见的物品作为建筑的装饰以及吉祥寓意的表达,在某种角度上表达了主人对文人境界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对田园生括的热爱以及不俗的欣赏品位。
总的来说,与同为南派文人化品味浓厚的徽派商人宅院建筑相比较,苏州商人宅院建筑中体现出的是具有明显道释思想的吴地文化。与微商常年外出经商,留在家中的多是妇孺老幼不同,苏州商人大多习惯于在本地经商,因此,在宅第建设中不像徽商那样极力通过建筑雕饰来宣传忠、信、义、孝等儒学思想,通过高度围合的高墙宅院来塑造凝重的家庭气氛,维护家族的稳定与秩序。而是更关注塑造一种充满诗情画意与儒雅气质的空间氛围,并以吴地文人品位为建筑艺术欣赏标准。在仁本堂不大的庭院中,假山树木与建筑雕饰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构建出一种淡淡的世外桃园景象。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新屋东花厅楼下有六对雕刻门扇,门扇裙板雕刻采用混雕、剔地、透雕的手法,刻画了一组木雕山水楼阁,每一门扇裙板上的山水楼阁图形都不相同,每幅山水都分近、中、远三段来表现,画面中虽未出现任何人物,但其间的渔船柳荫、茅舍竹篱、亭台楼阁、小径拱桥等等都表明有人活动的痕迹。山水雕刻表现了一幅幅平和恬静的世外桃源画面,表达了一个文人心目中恬静、幽雅、与世无争的理想境地。门外庭院中葱郁的树木、别致的太湖石假山组成的庭院人工小景与门上的山水雕刻相互映衬,别有情趣。此外,东花厅外部清水砖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