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职变迁解读班马优劣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史职变迁解读班马优劣论

从史职的变迁解读“班马优劣”论   摘要:文章在全面爬梳历代班马优劣论的基础上,从史官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出发,根据史的原始意义,结合先秦两汉史官职务的演变来探讨班马优劣、试图为这个传统课题提供一个新的考察视角。   关键词:班马异同;史职变迁;史官文化;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K092.34 文献标志码:A      《史记》、《汉书》是中国史学天空中耀眼的双子星座,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二者部分内容的相似性和特殊的学术地位,比较班马优劣,探讨《史》《汉》高下,研究相关史学问题,自然也就成了史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通常人们将晋代张辅的《名士优劣论》中的班马优劣作为《史》《汉》比较的滥觞,此后历代或是甲班而乙马,或是扬马而抑班。聚讼纷纷。本文在对历代班马优劣争论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先秦两汉史官职务的演变来探讨班马优劣,试图为这个传统课题提供一个新的考察视角。      一 历代班马优劣论简述      人们往往将晋代张辅《名士优劣论》中所谈及的班马优劣作为《史》《汉》比较的滥觞,其实在东汉班氏父子的文章中就已经开后代班马优劣的先河了。其后,历代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班马优劣做了不同的评价,张大可先生总结为:“大抵唐以前论者主流是扬班抑马,宋明人评价马班抑扬相当,清人虽扬马抑班,但俱称《史》《汉》为良史。今人评论,全面比较马班异同,总结二人史学的得失,显然比前人的论述更深刻,更具科学精神”。   历代有关班马异同的评论,从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史学、文学和思想倾向三方面。从史学的角度看,最早论述班马优劣的应当是王充。《论衡?超奇篇》云:“班叔皮续《太史公书》百篇以上,记事详悉,义浅理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王充这两句话是从两书叙事和义理的角度进行比较的。晋人张辅从烦省、取材、史识、文采四方面比较班马优劣,但没有作具体分析,其着重点仍是文字烦省,流于形式比较,难以折服人心。在史书体例上,自来也存在着两派,一派尊通史而抑断代,扬马抑班;另一派则尊断代而抑通史,扬班抑马。前者代表人物为南宋郑樵,后者代表人物为唐代刘知几。清人章学诚发表了十分通达的评论。他说:“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马则近于圆而神,班则近于方以智也”。章氏认为马班之书都是无愧于比肩《春秋》的良史,两书各具特色,“皆为纪传之祖”,既肯定通史,又肯定断代史。今人白寿彝则认为无论从体裁的创造上,还是历史的见识上,班固都不能与司马迁相比,《史》《汉》并举,是“很不相称的”。   从文学的角度看,前人评论班马文章,认为两人都是大家,而风格迥异。刘宋范晔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南宋朱熹说:“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宋明评点家经过深入研究,大多数人认为班固虽为大家,但比司马迁要逊色一筹,如宋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措辞深,寄兴远,抑扬去取,自成一家,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彼孟坚摹规效矩,甘寄篱下,安敢望子长之风?”明代茅坤的评论最为深刻而具代表性。他认为班、马都是千年绝调,难分高下,“《史记》以风神胜,而《汉书》以矩镬胜”。若定将马班分一个高下,茅坤认为班固难以比肩司马迁。他认为《史记》是“西京以来,千古绝调。……班椽犹不能登其堂而洞其窍也,而况其下者乎?”施丁认为在历史文学方面,“马《史》绘形绘色,生动传神,较为准确;班《汉》朴质规整,字简句省,较为刻板”,“就历史散文来说,《汉》比《史》稍逊一筹”。   从思想倾向的角度看,最早论述的当是班氏父子。班彪曾经说司马迁“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也说过类似的话。班氏父子认为自己的《汉书》在思想上优于《史记》,而晋人傅玄则反之,认为班固《汉书》“论国体,则饰主阕而抑忠臣;救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非良史也。”(《傅子?补遗上》。见严可均辑《全晋文》)其后“史公三失”之说在后代都有讨论,成为《史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施丁也认为“马《史》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反对专制主义、向往百家争鸣的倾向,‘成一家之言’,有异端思想;班《汉》突出唯心主义,卫护专制主义,支持独尊儒术,尽心于‘圣人之教’,是正宗思想”,“就思想而言,不能不说马高班低”。   总的来说,古代班马异同可简单概括为一句话:从传统政治思想的角度看,则迁不如班;从文学的角度则反之;从史学的角度则各有优劣。今人在班马思想倾向和文学成就上则与古人观点相反。显然,班马优劣问题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比较复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任何简单的肯定和否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