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木构手工美学现代室内设计应用探究
传统木构手工美学的现代室内设计应用探究
摘 要:传统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形式,这些木构架体系被现代设计师隐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加以提炼运用。在古代,其并未被当成一种艺术美学,甚至做活之人充其量被称作木工,殊不知正是这种心手相传、技由人作的智慧生活造就了后人对先人的敬仰和塑造,同时,将这种手工美学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既是一种美的装饰,也是对空间营造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传统木构;手工美学;室内设计;现代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17-02
1 传统木构的发展现状
历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既是人类物质世界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层面的意识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为建造材料,“构”为建造形式,营造适宜古人聚居和共生的生存环境,表现为人类崇尚自然的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的表现性。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演变,传统木构形式是古代木工技艺的深层表?F,是灵活的空间范畴和深度的时间记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历史投射。
2 传统木构的基本特性
研究古代传统木构建筑形式的古籍和古文献资料,记载颇多。木构形式以原始社会巢居、穴居的生活理念为搭建方式,来营造共生的居住环境,是古人依据自然属性,以木为生,以与大地紧密相连的木作为生存动机,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当时的营造技术形成的一种时代符号,表现为自然美、生态美、意境美、匠心美和结构美。
2.1 自然之美
木材作为物质材料,通过匠人的手工搭接、拼合,在房屋构成形式上营造出生动的空间氛围,架构活的空间属性。老子《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记录了万物是生生相息的,人类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中国的自然观一向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形成属于自身的环境属性。北方木结构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于官式建筑,北京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是我国的一大成就,无论从建筑技术、建材、形式、美观上都具有可借鉴性和研究价值。
2.2 匠心之美
心手相传便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形成的唯一模式,它没有多余的真理,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师徒制。“技由人作,艺自心开”,直到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记录了古代匠人在没有先决条件的基础上,依然制定了譬如“材分制”这样的规则,将梁、枋、柱、檩、攒、斗拱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毫不差。
2.3 生态之美
从古代神话故事“钻木取火”中发现,通过木棒与木头之间的摩擦规律得到火苗,验证了木这一材料在当时的可利用性。生态、自然、环保是当下最热点的话题,传统木材恰恰提供了设计灵感,根据木材的可建造性原理,结合人在空间环境里的行为特点和对木材的情感依托,实现人、物、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2.4 意境之美
气韵、生动、含蓄和感性等这一类语汇常被用来描写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气度不凡、雄浑别致。建筑材料的使用,既迎合了时代特征,亦捕捉了人类精神层面的包容性。木构承接着传统建筑的用材与形式,不仅在结构上形成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特性,在文化理念上也寄托了先人对自然的崇高敬意,成为中国木文化盛行的时代。然而,古人对待木材这一自然属性,自古以来遵循天人合一的艺术意境,追求儒释道精神思想,崇尚自然,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统一和相互融合的价值观。木材散发出独特的艺术性、审美度,是古代人甚至是现代人所无法抵抗的实质内涵。
2.5 结构之美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形式都有一定的秩序感。在早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最早的木构形式源于西安的半坡遗址半地穴式和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干栏式结构形式,形成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历代古建筑主体结构在前后木柱之间架构多层木梁,与梁垂直的部分搭建木檩,从而形成由上到下的荷载力,形成不以墙为承重构建的围合空间,形成一定的秩序感。传统木构建筑外观形成上、中、下三部分,有屋顶、柱子、门窗、基座形成的结构,传播规律和形式美。屋檐下部形成组合式的东方式构件-斗拱,这种形式由木块层层叠置而成,主要构成由栌斗、泥道 、华拱、交互斗、散斗、瓜子拱、慢拱、华头子、齐心斗和散斗、慢拱和令拱、耍头、下昂、交互斗和散拱、瓜子拱和慢拱、下昂、散斗和交互斗、令拱和慢拱、齐心斗、衬方头形成构件,各个构件之间相互配合,程序复杂却叠落有序,是建筑艺术的语言符号,形成古建筑上不失华美的标志性形态。以直线穿插形成构件的组合方式,利用木材的长短、粗细、宽窄、大小,木构造形式游刃有余,利用稳定而坚固。随着文化变迁,明清时期形成装饰性构件,使房屋兼具功能和实用的前提下增加美观性。
3 手工美学的艺术媒介及应用法则
3.1 艺术媒介――木艺美学
传统木构的艺术媒介即木,传播媒介即人通过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