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阅读形象构建思考和尝试
儿童阅读形象构建思考和尝试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绘的情境,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但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内不能再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或再现形象的能力有限,那读书就会味同嚼蜡。于是,我作了一个尝试:
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番茄太阳”》中有一句话:明明的笑声银铃样追着你走。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为什么说笑声像银铃样能追着人走。学生回答:说明笑声很快乐。这样的体会很苍白,我重新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银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如果此时这笑声真的长出了一双脚,变成一个孩子,他会怎样追着你走?第一个问题,学生感受到了笑声的悦耳清脆。第二个问题更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有的说是跑着跳着追着走,有的说是活蹦乱跳地追着走,有的说是欢天喜地追着走,还有的说像个孩子一样黏着你,很可爱。学生的回答和朗读都告诉我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明明的乐观与可爱。为什么第二次教学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会这样鲜活?我想那是因为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笑”构建了具体的形象。
我觉察到了形象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也感觉到了儿童、语言、阅读与形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中构建和发展儿童的阅读形象的尝试。
方法一:生活的再现
众所周知,人的一切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和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儿童阅读形象的构建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儿童熟悉的形象,使学生在生活与语言的统一中找到对语言的感受。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再现一些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形象。如学习“冰天雪地”这个词语,就出示白雪覆盖大地的画面,并配以北风呼啸的声音。其实,生活的再现并不仅仅适合用在阅读一些画面感很强的语言上,只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许多语言都是可以赋予形象的。
曾经看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骆驼艰难地在沙漠中行走”这句话时,画了一队身负重物的骆驼,让学生拉动画面,演示骆驼是怎么走的。一开始,学生拉得很快,老师在旁边轻轻地问:“骆驼背着这么多东西,能走得这么快吗?”学生恍然大悟,放慢了速度。老师接着提示:“太阳真热呀”,“一阵狂风来了”,学生有意识地让骆驼停止行走或行走更慢。受老师的感染还一边拉一边喘着,学骆驼劳累的样子。在这样的过程中,“艰难”这个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不再仅仅是艰苦困难的意思,而转化为骆驼身负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一步步向前的具体形象,语言的体会更为细腻而深刻。
方法二:语言的对比
《灰椋鸟》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盛开,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我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纷纷说开始灰椋鸟给他们的印象一点儿也不起眼,可后来,灰椋鸟是那样的美丽。美在它由内而外焕发的活力,淳朴的自然美。灰椋鸟的美丽形象自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例子有好多,如《特殊的葬礼》一课可以将描写大瀑布最盛时和枯竭后的语言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不但可以使形象在脑海中格外清晰,形象的对比还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人的心灵在阅读中受到震撼。比如《灰椋鸟》一课的阅读,在感受外貌普通的灰椋鸟因为生命的活力而可以展现这样的美丽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于美丽你有什么样的感悟?而《特殊的葬礼》中大瀑布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更会使人产生巨大的疑问,在疑问解决后学生自然会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有更多的感想。
方法三:资料的补充
有些作品,所描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的阅读就会有困难,这时,我们会想到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但是,资料的呈现不是简单的堆积,能不能让背景资料的呈现也具有很强的形象感,促进学生阅读形象的构建呢?
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我反复思考:作为现代的学生,体会司马迁受到宫刑后的耻辱和悲愤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只有体会到了受宫刑的耻与悲,才能体会到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艰辛与伟大,心灵才会受到震颤。该如何处理,我选择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饱含深情地边诵读边解释,把司马迁当时满怀悲愤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住在家里神思恍惚,好像魂都丢失了:出则不知其所往――走出家门,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每每念到这样的耻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