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侯官寨社火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侯官寨社火研究

关于侯官寨社火研究   摘 要:侯官寨社火形式独特、典型,地方特色浓郁,文化现象保留原始,社火“牛老爷”既是人们争相观看的社火主体、核心和主要内容,又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灵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核心人物。由于当地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小,精神性、非物质性表现较为集中、突出。   关键字:侯官寨;牛老爷;社火局   侯官寨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南方向,距区政府所在地约25公里。据《长安县志?地名》记载:侯官寨村始建于唐代甚更早。其村名根据《西安通览?侯官寨》篇考论:皆因该村历史上一直长期驻扎军队,且武官战功卓著,从西周樊侯开始,至汉唐、明清,被封为侯爵官员近50人,故得名。侯官寨村东邻蓝天,北接历史名镇引镇。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侯官寨的的庄稼人都要耍社火,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当事老人刘平安讲:当地“牛老爷”社火是逐步演化过来的,人们最早把牛老爷叫“春官”,(在清朝时)有个县令到了立春的时候,接同僚、衙役,自己扶犁,吆喝着牛在全县走一圈,表示倡导农业,当时影响很大,大家的劲儿被鼓起来了,以后村子在祭奠先农(后稷)时扮装这个形象。   牛老爷社火独行于西安市长安区引镇杨庄乡侯官寨村,属于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 历史渊源   牛老爷社火是长安区侯官寨的村民祖祖辈辈坚守着的古老习俗,是村民自发组织、并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迎春风俗,每年有上万人前往观看。因为牛老爷的存在,得名牛老爷社火。在2007年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侯官寨成立了社火协会.专门发展牛老爷社火。   2 牛老爷的来源   据说,“牛老爷”是陕西巡抚亲自任命的“春官”。据侯官寨社火协会会长刘平运介绍,侯官寨村社火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延续至今。社火中的这位核心人物――牛老爷其实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春官”,在古代农耕社会里,春官是皇帝派来报春的官员,而耕牛又是农耕社会里最能代表劳动力的牲畜。因此,历史中春官的形象都是骑牛到田间报春,牛老爷其实是侯官寨村民给春官起的小名。清同治四年(1866年),陕西巡抚刘蓉观看侯官寨社火后,觉得秩序很乱,遂将该村的春官封为老爷,权限仅限于祭春、耍社火时组织领导及维持秩序。祭春社火结束,牛老爷权位自行消失。   3 侯官寨社火的组成   旧时的侯官寨村包括现在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的上堡社村和侯官寨村。1961年,为管理方便独立划分为一村,但在习俗上两村仍统一。旧时侯官寨有7个宗社,上堡村社;永宁社;狮子村社;东南村社;大庙村社;土地村社和龙门村社。现在的上堡社村因地势高,风水好,单独为一个宗社,称为上社。现在的侯官寨村包含6个宗社。7个宗社要联合耍社火迎春,其中上堡社为上社(即领头社),其余6宗社要抬出社火桌请牛老爷观看,并听从牛老爷指挥。另,北堡社为次上社(即副头社)。   各社除备好抬社火外,尚应备好不同的底子(即扮演的特殊角色):上堡社扮演牛老爷;北堡社扮演跑旱船;狮子社的底子是秃和尚和甩翠;东南社的底子为棍;大庙社的底子为货郎娃;土地社的底子为走马子;龙门社的底子是莲湘。底子内容事先由各社协商,要求幽默有趣,有文艺性,形式奇巧。耍社火时,村官“牛老爷”只能由上堡社推选,而且不是每次耍社火上堡社牛老爷都必须出场。据当地人讲,要牛老爷出场,必须是寨子的六个社都烧起来后到场的,少一个社都不行。   4 侯官寨社火的生存法则   侯官寨耍社火的时候,耍社火和看社火的人都会严格地遵守牛老爷的安排,不违反秩序,确保社火闹好。牛老爷的威严来自哪里?他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来的法则是什么?   1、护身符之一:村规   侯官寨村文化积淀深厚,崇尚守规遵道的处事原则,为了使村里元宵节闹社火时有章可循,于民国初年设立村规,民国版“村规”为侯官寨七个社推出一位“大哥”,人言“七个社就是弟兄七个”,从此侯官寨耍起社火长幼有序,建立了服从与调解的机制,避免并及时制止了许多无谓的争端,各社行事也多出许多人情味。村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新修订,7个宗社各自保存于各社的社火箱内。社火协会会长刘平运说,现在各个宗社闹社火都要遵循村规,村规也明确规定了每年闹社火的程序。长久以来,也在侯官寨形成了一种习惯。村规的存在,让侯官寨有了自己的“宪法”,它也成了牛老爷社火生存的护身符。   现行“村规”包括组织、日期、规模、社火程序、社火形式和内容、路线、备忘细则和违章处罚条例等8个条目,细致规定了社火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全部事项。其中,对于7个社如何分工合作及各社的权利、义务、经济往来,“村规”均作出制度化规定。如“村规”第三条第三小项对进行大型社火规定如下:“七社社火齐全……每社四个马牌子(在社火队伍前负责开路的社火角色),上社村官,马牌子,千里驹,即五马一牛挂全。东南社和狮子社每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