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文化语文建构及实践
关于文化语文建构及实践
一、 “文化语文”的定义界定
“文化语文”中的“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差异性,它体现在文本以及教学中(从“文化”的载体来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文本型文化”与“教学型文化”(或“互动型文化”)。这种文化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包括文化传统、规范、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表意象征符号、行为模式等。“文本型文化”是指教材(课文)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信仰、规范、思维方式、思想感情等;“教学型文化”则包括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价值、规范、思维方式、表意象征符号、行为模式等。
二、 “文化语文”的四要素
具体来讲,“文化语文”包含四个方面的文化元素: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表意象征符号。
1.价值取向。是指影响个人或团体对事物所作判断及行为选择的组织化、内在化了的、稳定的理念,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精神品质三个方面,其中精神品质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学习与内化提供了资源,语文教学就是要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固本厚根”。
2. 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获语文中的各种美,基于个性化的理解,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文本中的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等方面。
3. 思维方式。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语音的听觉载体和物质外壳的学习,它本身就是人类的认知活动。语文的学习也是思维方式的学习。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相应的思维方式,汉语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体认中华文化。
4. 表意象征符号。《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象征”的: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是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具体事物。“符号”本是抽象的,透过符号(包括文字、图像等)具体形象的表层意义赋予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以传递与符号具体形象相似或相近的观念、思想,或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表意象征符号至少具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本意,即理性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经过类比或联想获得的具有象征性价值的意义,即象征意义。
三、 相关策略
1. 用文化的眼光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
(1)深入解读文本信息,获取精神品质、思想意识与道德规范等内涵。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思想意识”与“道德规范”方面有大量的“现代取向”内容,如讲究科学(《动手试一试》)、尊重人才(《三顾茅庐》)、抓住机遇(《最大的麦穗》)、拒绝贿赂(《公仪休拒收礼物》)等;也有以当代多元文化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从正向角度积极反映外国人和事的内容,如《真情的回报》《给予是快乐的》等;还有许多“传统取向”的内容,如亲孝(《沉香救母》)、仁爱(《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教材中更富含“民族精神”的文章,像屈原那样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襟怀,文天祥的永垂青史的民族气概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积淀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和精神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2)鉴赏语言文字,把握汉语言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蕴。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汉语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汉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值得关注。
可以关注音韵的和谐。好文章都具有错落有致的音韵美。例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黄山奇松》)一句,时而双音节,时而单音节,时而多音节,读来起伏变化、悦耳动听。
可以关注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武士俑)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秦兵马俑》)一句中的几个动词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将军俑、武士俑骁勇威武的形象。
可以关注句式的丰富。例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时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莫高窟》)整齐的排比结构表现了壁画造型的丰富多样,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
还可以关注修辞的生动。修辞是为了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而运用的一些特殊方法,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等,它能使事物产生具体的形象感。
(3) 深入解读文本,体会表意象征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悠久灿烂的祖国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具有隐喻性的表意象征符号,其内容凝练、意味深长,形成了中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