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摘要:转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概念形成和解释的方式和手段。前辈学者对转喻的分类进行了诸多研究,但是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视角,结合汉语实例,对汉语中的转喻类型进行重新梳理。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汉语;转喻;分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42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133-03
一、引言
转喻又叫做“借代”,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法。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概念形成和解释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转喻的分类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所有范畴都是原型范畴,范畴里面的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分为核心成员和非核心成员,是一种非对称性结构,同时,这些范畴成员的属性是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的。转喻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概念化方式,又是人类知识的组织结构方式,与原型范畴紧密相关,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转喻进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结合汉语实例,将汉语中的转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为节省篇幅,下文不再标注。
(一)整体部分转喻
所谓整体部分转喻,分为以下三种,即事物的部分转喻整体、事物的整体转喻部分和事物的一个部分转喻另一个部分。
1.部分转喻整体
(1)以整个事物当中的一部分来转喻整个事物,例如:
为躲开旁边的那四个轮子,就将自己那两个轮子往右偏了一下,谁知……
例句中,以“四个轮子”来转喻汽车,“两个轮子”来转喻自行车。
(2)以事物的外形特征转喻事物本体,例如:
你身上还有几个袁大头?
例句中,以“袁大头”来转喻钱。
(3)以事物的外部标志来转喻整个事物,例如:
红领巾在十字路口正在帮着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例句中,以“红领巾”来转喻少先队员。
(4)以部分个体转喻一定范围里的全体,例如:
烹调所需的油盐酱醋都齐全了。
例句中,以“油盐酱醋”来转喻烹调用的所需调料。
2.整体转喻部分,例如:
王刚踩着油门把车子开得飞快。
例句中,其实是王刚的脚踩着油门,这里用“王刚”转喻王刚的脚。
3.部分转喻部分
(1)动作方式转喻事物,例如:
县长王文喜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打点滴,听到穆乃翰的诉说,便拔下针头,在他的任职书上签了字。
例句中,“打点滴”原本是一种动作,转喻成输液这件事情。
(2)行业工具转喻行业,例如:
佛法之妙有如是乎!此情此景岂笔墨所能形容?!
例句中,“笔墨”原本是用来写字的笔和墨水,转喻成写作。
(3)事件时问转喻事件,即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转喻事件本身,例如:
中秋快要来了,你要回家吗?
例句中,“中秋”原本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转喻八月十五过的节日。
(4)事件转喻人物,即通过使用事件的名称来转喻事件中的人物,例如:
他丈夫跑运输发了财,就喜新厌旧,另图新欢,要与她离婚。
例句中,“新欢”原本指新近与他人寻欢作乐,转喻新的情人或情妇。
(二)原因结果转喻
所谓原因结果转喻,又称为“间接言语行为转喻”“高层转喻”,既包括某事产生的原因转喻结果,也包括某事产生的结果转喻原因,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弦外之音”。
1.原因转喻结果,也可以结果转喻原因,例句:
据我所知,华丰公司上个月就关门了。
例句中,在这里,“关门”和“停业”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2.我们日常有“弦外之音”的说法,体现了原因结果之间的转喻,例如:
(窗户开着。)
小张:今天有点儿冷!
小李:啊,真的吗?(把窗户关上)
例句中,小张想让小李关上窗户,但又不好直说,而是使用“今天有点儿冷!”来暗示,小李明白其含义后,把窗户关上了。
(三)容器内容转喻
所谓容器内容转喻,既包括用容器转喻容器的内容,也包括用容器的内容转喻容器。
1.容器转喻内容
在认知过程中,看得见的比看不见的显著度要高,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总是容器比内容显著,这是认知的一般规律。例如: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确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例句中,“吃了三碗”实际上是喝了三碗酒,这是用容器转喻容器的内容。
2.内容转喻容器
沈家煊(1999)和陆俭明、沈阳(2004)指出只有当内容比容器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财政税收-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实务》押题密卷2.docx VIP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pptx VIP
- DB65T 4929-2025儿童福利机构 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指南.docx VIP
- 建筑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pdf VIP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VIP
- 全口义齿汇总.ppt VIP
- 如何购买电脑.pptx VIP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治专家共识.pptx VIP
- (正式版)DB65∕T 4929-2025 《儿童福利机构 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指南》.docx VIP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及治理措施》ppt课件模板.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