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五代农民起义甄别与研究
唐五代农民起义甄别与研究
摘要:张泽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编的《唐五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共收录了237起唐五代的农民战争史料。如今,笔者重新分析研究这些史料,对农民起义进行甄别。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这一概念,所谓的农民是现代虚拟的一个概念,而起义只是人们对反对暴政的武装力量的一种褒奖与赞誉,实际上农民起义应该被称为民变或民乱。本文试以《唐五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为依据,从现代视角对唐五代的农民起义重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民;起义;动乱
我国自近代以来受阶级观念的影响,总是对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表示出极大的好感,此书的编写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书中收录的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果真都是农民发动的吗?我们来看书中关于农民的战争和起义。
一、与农民无关的动乱
人们通常认为农民起义是由农民发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唐五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以下称《汇编》)收录的唐五代共237次起义中有多起的发动者与农民无关,把这些事件说成农民起义是不合适的。
最明显的,这些动乱的发动者不是农民,而是与农民毫不相关的人群。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类人群:官僚(包括军队将士)、宗教人士、少数民族成员。这些人是脱离农业生产的,因此,他们不是农民,把这些动乱称为农民起义是不合理的。
(一)由官僚(包括将士)发动的社会动乱
在《汇编》一书中总共有15次由官僚(包括将士)发动的社会动乱,其中有一些是典型的政治事件,而非农民起义。
如“广德二年(764),是夜,军众喧躁,劫节度使崔寓家财及民家财产殆尽,皆重装而行,吏不能禁。”这是典型的下级官员(将士)对上级不满而引发的小规模反叛,造成的影响是极其细微的,通常表现为下属驱逐上级,或是剥夺上级性命或瓜分财产。这些政治骚乱和农民起义无关。
(二)带有宗教性质的社会动乱
唐朝是个非常开放和包容的朝代,很多宗教都得到了繁荣发展,但宗教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宗教的负面影响。在《汇编》中就有14次社会动乱是由宗教(邪教)人士发动的。如“长庆四年四月十七日,染坊作人张韶与卜者苏玄明,于柴草车内藏兵仗,入宫作乱,二人对食于清思殿”等。
这则史料很有意思,按史料,这两人(染坊作人和卜者)是在发动农民起义,然而他们起义的形式却是在宫中对食,很明显这也不是农民起义。
(三)由少数民族发动的社会动乱
在《汇编》一书中的237次农民起义中,有43次是由少数民族所引起的社会动乱。从史料中得出,少数民族的叛乱主要由三种原因:
1、由部分少数民族是游牧民族的本质决定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他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习俗,有时不得不借助掠夺这种暴力方式获取生产资料,如“时稽胡贼五万余人掠宜君”等。这些行动虽然造成了动乱,但是由于他们的目的仅局限于获取生产资料,因此不属于农民起义。
2、由于民族压迫而造成的武装冲突,如“高宗时,蛮群聚为寇。……国家知汝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后去者为贼。……境内肃然”等。这些类似的动乱也没有推翻政权的意图,只是想通过反抗换取更加清平的生活环境。这也不属于农民起义。
3、某些少数民族首领的政治野心,如“夏四月庚寅,兰池州叛胡显首伪称叶护康待宝、安慕容,为多览杀大将军何黑奴,伪将军石神奴、康铁头等,据长泉县,攻陷六胡州。兵部尚书王??发陇右诸军及河东九姓掩讨之。”
这三种原因中,前两者占大多数,在少数情况下,当他们的生活受到自身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外来民族(主要是部分汉人官僚)的压迫时,他们才采取一些强制的暴力措施;而由少数民族首领政治野心引发的政治动乱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唐前中期这样强盛开放的朝代,各个民族总体上都得到了发展,没有起义或推翻中央政权的必要。因此把书中所记的由少数民族引发的社会动乱都说成农民起义是不合适的。
二、与农民相关的动乱
与非农民相对的,有一些起义看起来确实是由农民发动的。但事实上,中国古代一直都没有农民这个词。农民是一个现代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模糊的概念:农民究竟是指务农之民、有地之民,还是有农村户籍的人?古代没有农民,所谓民,是指士、农、工、商四种身份,其中最重要的是农。古代的农并不是现代所说的农民,它包括土地的所有者:现在所说的地主和自耕农,但是却不包括土地的使用者:雇农、佣工、佃户、部曲和流人、移民等。农必须占有土地,他们和生产资料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土地,那么农就不成为农,而只能成为流民或者雇工。所以古代的农都是有土地的,他们既是所有者,也是使用者,占有土地多少并非决定是否农民的关键,现代把占有土地多的人定为地主,而把占有土地少的人定为农民,这是不科学的,在逻辑上也很不严密。那种和地主对立的农民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既然古代没有农民而只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