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报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模式报复

商业模式报复   从一路凯歌的三株集团到踌躇满志的顺驰地产,一个颇有深意的现象是:越是看似精密独特的商业模式,往往越会产生最终打倒企业的反噬力。   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中国的商业模式信徒们,迷恋模式,依赖模式,但从本质上对模式并不尊重。反映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并非遵循商业模式本身的规律法则,而是尽一切可能地通过模式的设计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让商业模式为我所用。   然而,每个人都逃不过为自己的作为埋单。任何算计模式者,必将受到模式狠狠的报复。      PPG:生于模式,死于模式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行业,PPG都曾经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榜样。    作为一家销售衬衫的企业,PPG当年的模式是:不用投资建制造厂,将生产、物流环节都外包出去,仅保留设计、质量监控和直销的功能;不开设任何一家门店,只通过邮购目录和网络直销衬衫。    这种典型的轻资产运作,产生的是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当一件原价300元的衬衫只卖150元时,在最辉煌的年代里,PPG的衬衫的出货量每天超过1万件,其业绩足以抗衡销售门店达两千多家的龙头老大雅戈尔。    然而仅仅五年时间,PPG便在业内销声匿迹。压倒这个带着光环的企业的,正是其当初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    生产外包的形式与低价的策划,使PPG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终端市场上一直对PPG衬衫的质量怨声载道。为了平息市场的非议,PPG不得不通过大量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重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这又直接削弱了低价所带来的有限的利润。当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买模式”转到“买产品”时,PPG就注定被自己依赖的商业模式打败。    点评:商业模式的各种构成要素中,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基础与核心。PPG在模式上过度注重价格优势,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失去了核心价值的商业模式必然为市场所抛弃。         比亚迪:成本至上的代价    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比亚迪深陷一连串的危机:经销商退网、销售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利润销量和股价齐降、央视曝光“气囊门”……    比亚迪模式在于:通过逆向开发,低成本推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获得产品在制造环节的成本优势,最后通过市场销量的高速扩张实现规模化收益。正因如此,在比亚迪的经营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销量上的快速扩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疯狂向经销商压货,比亚迪为改善自身的现金流,还推行中国汽车界最特立独行的向经销商返点方式――以同价值的现车返点给经销商而不是现金。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本已告急的库存指数,绷紧了经销商的现金流,更让区域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一直坚持“逆向开发”新产品的策略,本质却是模仿与抄袭。由于推出的每款产品都有较重的山寨痕迹,使比亚迪的品牌美誉度和溢价能力低于大多数自主品牌。为获得成本优势而自造零件,失去的却是对品质的控制。    王传福曾将比亚迪的模式总结为,蔑视既有规则并打破一切规则。正是这种着眼于利润的对规则的无视,最终使得比亚迪商业模式中的种种弊端集中爆发。    点评:渠道体系与资金链,是商业模式的报复最常作用的两个方面。而其可怕的反噬力在于,企业危机爆发的源头,往往正是其赖以成功的最重要的竞争力。过于依赖模式,已经让中国企业如此脆弱。一旦模式上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危机马上呈崩盘之态。         迅雷:原罪的惩罚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潮中,2011年10月,迅雷却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    尽管受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然而业内普遍认为,迅雷此次IPO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P2P商业模式。P2P(即点对点)下载,是迅雷赖以起家的商业模式,由于存在着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一模式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却也一直在法律与道德的层面受到质疑。    虽然迅雷一直希望通过视频网站的转型将自己重新包装,但这种带有原罪的商业模式走向资本市场,却并不为美国的投资者所认可,法律风险使得迅雷此次IPO铩羽而归。    点评:就在IPO前夕,迅雷还遭遇7家港台大唱片公司的起诉。对于版权的侵犯,一直是迅雷商业模式中与生俱来的原罪。          2011年10月,中国电商乃至传统渠道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便是淘宝商城暴动事件。因不满淘宝大幅度提升收费门槛,淘宝商城的中小卖家以围攻大卖家的形式与淘宝展开对抗。卖家的行为固然属于非理性,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却是,淘宝的发展史上,每一次收费方案的出台,都会引起卖家的强烈反抗。    作为一家电子商务运营,通过合法经营为自己创造利润原本无可厚非,为何到了淘宝这里每次都要面对争议和抵抗?    抛开利益双方的种种诉求,矛盾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当年淘宝得以击败eBay,坐上国内电商头把交椅的免费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