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扩建设计中技艺表达.docVIP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扩建设计中技艺表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扩建设计中技艺表达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扩建设计中技艺表达   摘 要“高技派”注重技术性理念,对材料、结构、空间的设计多从降低能源、减少排放等角度考虑。这种过于技术的处理方式导致传统建筑学中对于设计元素在技艺体系中的基本表达有所欠缺,丧失地域情怀。伦佐?皮亚诺的设计作品擅长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进行良好结合,以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建、扩建方案为例,从技术性、艺术性视阈分别进行设计解析,探寻高技派建筑与传统建筑学研究的契合点,形成技、艺协同提升的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 技术性 艺术性 改造 被动式技术   “高技派”善于运用大量高新技术材料和结构工艺手段,在形式上与环境产生极端的冲突,从而形成 “高技派”鲜明的形象特征,体现时代感。[1]伦佐?皮亚诺从不认为自己是高技派的代表人物,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建筑艺术家。他的设计坚持一切从本源出发,以对环境和历史的干扰降到最低为原则。他的作品通常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探索被动式策略和技术,同时在建筑形态和空间的设计上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并强调对历史文化的重塑,将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920年,收藏25万作品,是集博物馆空间、教学空间和养护空间于一体的设施。如今多样化的功能需求、老旧建筑的维护需求以及展品展出的高技术需求,迫使博物馆进行改扩建。2006年伦佐?皮亚诺的设计方案满足了以上需求,也完成了新旧建筑的完美结合,在关注建筑性能的同时也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做了认真处理。以下将从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视阈分析伦佐?皮亚诺的设计思想。   1 改造设计的基本策略   1.1 拆旧与建新的决策标准   皮亚诺明确提出了决策标准,即所有1925年之后的加建与改动设施都被拆除,所有包括“结构、机械和技术”等历史建筑的元素都被恢复和升级。建筑原有的三个艺术博物馆体量(Busch-Reisinger,Fogg,Arcthur M.Sackler)改造合并成一个重组、升级的建筑综合体(表1,图1)。   1.2 新、旧建筑体量及功能规划   新建的建筑体量(Arcthur M.Sackler)保持同原有博物馆矩形空间形状相似,以与之呼应,但面宽较之变窄,在符合功能要求和对场地适应的同时,表达了对原有建筑的尊重;两部分体量由中庭相连接,矩形中庭空间上覆梯形体量的玻璃屋顶,此屋顶下安装有可调节、自动化的设施,底层为公共设施空间,包含一个可容纳294席位的礼堂。新建部分提供了旧建筑缺失的功能空间以及具有公共属性的空间(图2)。   同时在新建部分的北侧设计了一个花园,从主画廊体量中延伸出来。花园和其他一楼展览空间的玻璃体量使得人们可以从大街望向博物馆内部,同时将自然光以可控的形式引入建筑,即新建空间的功能设计、被动式光线的自然引用以及半透明材料的应用带给建筑全新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受(图3)。   2“技术性”视阈下的设计解析   2.1 室内光环境的被动式设计   项目中连接新、旧建筑的玻璃中庭用来解决不同空间功能的联系,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不仅考虑到人流组织、结构分离,还有许多被动式设计层面的利用。   玻璃屋顶下建筑的功能包括学习中心、文物保护实验室(布置在建筑的四层和五层)以及画廊(沿中庭周围布置展览)。因此玻璃中庭的室内光环境很重要,其坡屋顶的玻璃屋面尽可能引入自然光形成采光井。进入玻璃中庭的光线通过漫反射,间接给中庭周围的画廊及展览采光,同时又避免光线的直射(图4)。   顶层的文物保护实验室也设在这个玻璃屋顶结构下。玻璃屋顶结构设计中除了光线的引入,还有对遮阳的控制。遮阳措施分为内遮阳和外遮阳,内遮阳主要使用可控遮阳卷帘,根据不同的光线需求,通过电子设备自动控制卷帘的开启及开启程度;外遮阳主要通过可控制、旋转的智能遮阳百叶操纵。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和天气情况,室内的光线通过这两种方式创造了灵活多变的光环境,使得原本静态的建筑具有动态的变化(图5)。   2.2室内热环境的被动式设计   夏季玻璃屋顶不仅起到采光井的作用,还具有使气流竖向运动的拔风效果(图6),同时在屋顶与外墙的交接处增加了可控通风设备,增强被动式通风的效率和可控性,以减少阳光直射室内产生的热量。   冬季玻璃屋顶相当于阳光房,根据太阳高度角设计的遮阳体系允许更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中庭中空气被太阳能加热,然后空气水平流动到其他与中庭连接的空间,使室内温度平缓升高(图7)。   2.3 主动式光源设计(漫反射)   博物馆利用中庭满足大量自然采光要求,同时也设置照明设备来满足画廊展示功能的需求。为了避免照明光线的直射光及眩光的产生,采用了弧形天花吊顶增加照明光线的漫射,使得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图8)。   2.4 主动式通风设计(通风涡轮)   玻璃屋顶下方安装了一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