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主体功能区定位衡山县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主体功能区定位衡山县特色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摘 要:衡山县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需要,按照科学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全县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区,并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积极参与湖南省“3+5城市群”的地域分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步伐。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特色经济发展 战略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180-03
特色经济是指从本地区比较优势或资源禀赋出发,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即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某一产业或产品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县域特色经济区别于城市和城市圈经济,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边界,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囊括了一、二、三产业各种经济成份。衡山县地处湖南省北大门,北距国家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100公里左右,南距衡阳市约60公里,属湖南省一点一线重点发展地区,“十一五”期间被确定为衡阳市次中心城市。随着潭衡西高速和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衡山县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同时,随着湖南省“3+5”城镇群建设战略的提出、泛珠三角的辐射增强以及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和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支持,将为衡山县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衡山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概述
(一)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和优势
衡山县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0730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8272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1581万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3245万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为22.2:34.6:43.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GDP27622元。
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内部结构小幅调整,基本稳定。种植业和畜牧业仍是农业的最主要构成部分。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9%,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主要畜禽生产平稳发展。
2.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0.43亿元,增长17.2%。园区产值达44.68亿元,增长21.7%。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35亿元,增长11.4%。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0.1%,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6.7%,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全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51.22亿元,增长39.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9.7%。
3.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6.15亿元,增长35.8%。城镇投资作出重要贡献,全年完成投资56.49亿元,增长35.4%,占全部投资的85.4%。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748万元,增长13.0%。实现城镇销售额162748万元,增长13.7%;实现乡村销售额31000万元,增长9.6%。
4.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8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7元,比上年增长10.7%。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98277万元,增长18.9%,人均储蓄17976元。
(二)城镇发展格局及人口分布状况
全县有建制镇8个,201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442538人,比上年末增加4156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88024人,非农业人口54514人。几个主要乡镇基本情况如下:第一,开云镇为县城的中心城镇,现城镇面积5191公顷,人口8.1万人,是衡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信息服务、商贸流通中心,重点发展机械、化工、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综合型城镇。第二,后山片中心镇――白果镇,镇建成区面积27公顷,镇区有6700人,是后山片商品物资集散地和非金属石膏矿开采与加工产业基地。第三,西南部的东湖和马迹两镇,镇区面积分别为16.5公顷和15.2公顷,分别为5000多人和3700多人,是非金属高岭土、钠钾长石开采与加工的工矿型城镇。第四,西部的新桥镇面积21.2公顷,有4900多人,是农副产品加工和边贸为主的城镇。第五,东北部长江镇面积13.5公顷,2300多人,属于工贸型城镇,产业以造纸、陶瓷、琉璃制品制造和商贸为主。第六,南部的萱洲镇和店门镇,面积分别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