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内涝风险评价赣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内涝风险评价赣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利用赣州市城区内气象站降水资料、区内各镇、街道的积水事件等统计数据,通过历史灾情数理统计、指标体系及仿真模拟三种评价法的分析,从而选择适用于赣州市城区内涝灾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赣州市老城区内涝积水事件较频繁,并结合老城区既有古代排水系统,提出了解决内涝积水问题可行具体措施。
关键词:赣州 排水系统 内涝风险评价 海绵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92;TV213.9 文献标识码:A
赣州是江西省省辖市,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下辖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3个行政区,其中章贡区是赣州市主要城区,实辖水东镇、水南镇、水西镇、沙石镇、沙河镇等5个镇和解放街道、赣江街道、南外街道、东外街道等4个街道办事处。赣州新城区主要是在水南镇区域,4个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属老城区范围。
赣州市四周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东源贡江,西源章江相汇于域区北部始称赣江,而后北流,纵贯江西省,境内河段长14.8千米,宽300~750米,流域面积478.78平方千米,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春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近50年来赣州市平均降水量为1587.8mm,其中年最大降水量为2263mm,出现在最近的2016年,年最小降水量为1049.3mm,出现在最近的1963年,汛期降水量的贡献最大。近55年赣州市年平均降水量详见下图:
当前,赣州老城区主要采用古代城市排水系?y“福寿沟”及现代“灰色”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排涝问题。福寿沟是始建于宋代的地下水利工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整个沟渠网络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构成一个活的水系。遇到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水窗是福寿沟排水系统另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精巧设计: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福寿沟虽的确有防洪效果,但因部分沟段或水塘年久失修或损毁,且城区面积较宋代大很多倍,仅依靠现有的福寿沟是不可能解决赣州老城区排涝问题的,所以现代“灰色”排水系统的补充和增强起到了较大作用。在古代及现代两套排水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赣州老城区在往年的降雨量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排涝要求,但仍存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积水点。新城区主要采用现代“灰色”排水系统进行排涝,但因部分区域排水系统尚未规划到位或排水管径偏小、杂物堵塞雨水口以及下水道淤塞等各方面因素,地面水不能及时排出,在多雨或者暴雨时容易形成路面积水。
1 文献综述
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首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随后产生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国外的海绵城市理论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国外有代表性的先进雨洪管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出现了LID、绿色(雨洪)基础设施(GI或GSI)、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和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研究提出的水资源综合管理软件系统工具包(IWM Toolkit)。国内最早是在2003年,俞孔坚教授首次将“海绵”的概念比喻自然湿地、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1],直到2014年海绵城市研究才真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2 内涝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价方法
2.1 内涝因素分析
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是形成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气候因素主要是指降雨对城市内涝的影响;下垫面因素主要是指径流系数的影响、汇流过程的改变及受纳水体的变化三个方面对城市内涝的影响;人为主观因素主要是指排水系统设计的排水能力不足,以及人为堵塞排水管沟等因素对城市内涝的影响。
2.2 内涝风险评价方法
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主要有历史灾情数理统计、指标体系及仿真模拟三种评价法应用较为普遍。历史灾情数理统计法是基于有大量的历史灾情数据资料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法是通过分析选取与灾害关联较为紧密的一些指标,对选取的指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行区域内涝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仿真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水文水力学模型,模拟内涝在发生的情景,从而进行内涝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
3 数据分析
根据赣州市城区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通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