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组织传播中故事及其意义
大学组织传播中故事及其意义
最近从网上检索有关大学组织传播的材料,笔者以“大学事件”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找到相关网页约904000篇;以“大学故事”为关键词检索,弹出相关网页约2440000篇,检索出的材料既有反映大学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信息,也有许多“大学怪异事件”,①“中国大学荒唐事件”,② “大学腐败”,“文明人的野蛮游戏”,“可笑的大学”,“大学的鬼故事”,“大学招生背后的故事”等等负面的信息,而涉及更多、流传更广的是各种抄袭、潜规则、弄虚作假之类的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大学中的不良校风和学风,不禁让人们深感压抑和叹息。
大学作为一种专事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教育组织,具有既定的教育目的。大学的最终产品,是其造就的对象不仅具有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精神、道德等方面修养的完善的人。即使把教与学看作纯粹是文化领域的问题,也应该是崇高的和让人敬畏的。同时,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必然与其他的社会群体有密切的关系,也面临着学生、家长、教师、地方部门、政治家和社会舆论等许多潜在冲突的要求,或者与其他机构处于一种竞争状态,这样就必然会产生许多属于大学自己的故事。
故事是大学组织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故事反映了大学中共享的价值观、关系到怎样行事的大学传统和惯例,以及顺从或偏好行为后果的重要显示。故事有助于加强一种文化的传播力量,也有助于巩固其力量的来源。当人们谈论大学故事的时候,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故事的起源还是结束,这些叙述都会揭示出特定大学的文化信仰和大学精神。正如美国组织传播学者丹尼斯?姆贝所说:“每一类符号都在描述、能量控制和系统维持等各层次发挥功能。因此,作为组织生活某一特别方面而表达的、不断讲述的故事可能起着描述功能(提供信息和会引起同感的体验),能量控制功能(加强或减弱成员之间的紧张气氛),或通过把该符号作为某些行动的理由使用而促进系统的保持。”③这就是说,大学组织传播中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叙述,它既构成了大学内部成员的体验,也构成了外部社会对大学文化的感知。
当大学的理念以故事的形式储存在学校文化中的时候,每一个故事,就让人们重温一次记忆。通过这些故事,人们不仅获得了反思的机会,还让人们得以深刻的思考。从本质上来说,故事能促使大学与社会更有效地交流。随着人们对大学故事的感受逐渐增强,也会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意义。大学故事之所以可以促进人们的思考,是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人们推断出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活动。故事给了人们一个机会,来深入探究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起来大学的本质性的东西,人们也许不会常常想起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历程,但是人们却以之为基础,对大学世界进行不断地筛选和审视。故事为大学的发展经历提供了一个框架。每个故事都联系着过去的发展历程,体现着现在的重要性,并塑造着将来的发展趋势。过去的故事便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学有关的每一个人紧紧相连,从而帮助大学与社会建立起各种关系,并对将来的行为做出预报。
大学故事是想像的语言,更是一面镜子,大学的追求和大学的理念在故事中暴露无遗。1986年,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哈佛打算按旧例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出席庆典并演讲,里根欣然接受,但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哈佛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校董事会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结果拒绝了里根总统的要求。故事反映了哈佛大学与真理相知与权力保持距离的贵气。2006年,我国一所著名大学举行110周年校庆,主动聘请香港艺人吕良伟任该校某学院名誉教授,但吕先生却“不识抬举”,以“无功不受禄”为托辞谢绝,弄得这所享誉国内的名校甚是尴尬。④这两个故事既反映了中西方大学完全不同的办学理念,更深刻地揭示出大陆大学攀附社会名流成风,“教授”、“博士”头衔随意赠予演戏或是唱歌的“腕”或“星”,许多百年名校也不甘寂寞,积极厕身其间。尽管这些学校几乎都用同一个腔调进行辩驳:这是与时俱进。但是透过故事,我们看到的分明是部分大学自降其志,自甘堕落的庸俗形象,故事反映的是社会对这些大学的诟言和抨击。
西方大学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学术自由和独立办学的传统。比如牛津大学,以追求真理为自己的立校之本。虽然牛津大学先后培养了30多位英国首相,但牛津大学引以自豪的却是她所培养的近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科学精英和一流的科学成果才是牛津的骄傲,才是牛津在世界大学之林中的尊贵地位和给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象征。牛津人不仅从未想过凭借着“首相校友”来为牛津做点什么,相反,他们对权力保持着高度警惕和适当的距离,防止出现权力对学术的冒犯和干预。据说,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但经牛津大学组织的教授面试以后,认为该生不具备牛津大学所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