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金石文物社会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金石文物社会价值

宋代金石文物社会价值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特别是金石学的发展,宋代社会出现了文物保护意识的萌芽,出土文物和文物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社会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金石文物发掘的客观性、法令之禁止共同构建文物保护话语的两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咸阳民段义进献秦玺事件由普通的民事行为转化为重要的政治事件,集中地反映了宋代文物、法律与政治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宋代;金石文物;法律;政治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1-0124-05   金石文物主要包括青铜器、玉石器及带有款识的古代器物①,其以特殊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为历代民众喜爱。宋代上自皇室,下到文人士大夫以及庶民,都以收藏金石文物为荣。同时,金石古器发掘、收藏也引发一些刑事案件和政治事件。目前学界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宋代金石文物价值的发现过程进行梳理,揭示出土文物的社会基础、文物再现的法律障碍,并对金石文物与政治活动的内在关系进行探析,以期重新认识金石文物的社会价值。   一、宋代对金石文物的认知   宋代社会对金石文物的认知主要依靠政府和文人的收藏。宋宫廷收藏有大量古器,如崇文院收藏天下古籍,密阁“以三馆书籍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②光禄寺收藏尊彝、鼎俎、?o登等。宋代官员以至于庶民之家也竞相收购各种传世古器物,视古器为重宝。   1.金石文物价值之发现   欧阳修曾论述搜集文物难度高于搜集珍宝,他在《集古录目序》中提到世人好文物者少,好珍宝者多。“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三代文物由于搜集困难,不像金玉珠玑那样被人看重,“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由此感叹:“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③   欧阳修在收藏文物过程中发现了文物具有更高的价值,并阐述了自己对聚拢文物的心得。“予性颛而嗜古”,“故上自周穆王已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岛、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录》”④。欧阳修进一步提及抑珍宝扬文物的原因。奇物珍宝往往残害民命,有伤阴德。“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仑,流沙万里之外,经十余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者腰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鱼。金矿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而文物的取得相对安全很多。“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⑤由此论及文物的价值理应和珍宝等量齐观,与其喜爱珍宝不如追求文物。   宋人痴迷于金石文物者不乏其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谈及其夫对金石的珍视情况。赵明诚年二十一,为太学生时即质衣物市购碑文。入仕为官后,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其妻李清照与之志同道合,亦因未能购买徐熙《牡丹?D》而惋怅数日。⑥   普通民众也认识到古籍的重要性,出现了献书而受到升赏事例,《宋会要辑稿》有相关记载。“至道元年五月十九日,同州冯翊县民李元真诣阙献《养蚕经》一卷,有司以非前代名贤所撰,不敢以闻。帝遽索观之,怜其不忘本业,留书禁中。赐元真钱一万。”⑦“至道六年五月,知广州凌策献《海外诸蕃地里图》。”⑧   2.金石文物之研究   古代器物,历代难识,宋人刘敞在《先秦古器记》中曾大发研习古器不易之感慨:“先秦古器十有一物,制作精巧,有款识,皆科斗书,为古学者莫能尽通。以它书参之,乃十得五六。就其可知者。校其世或出周文武时。于今盖二千有余岁矣,嗟乎!三王之事,万不存一。诗书所记,圣王所立,有可长太息者矣!”⑨但宋代学者还是取得较大成绩,《宋史?艺文志一》中记载有二十部金石文物研究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为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六卷、吕大临《考古图》十卷。卷帙较多的有:杨南仲《石经》七十五卷、谢利贞《玉篇解疑》三十卷、宋敏求《宝刻丛章》三十卷、窦莘《宣和重修博古图录》三十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收录周秦至五代四百多篇金石文跋尾,堪称开篇之作。吕大临《考古图》收录商周至秦汉古器二百二十四种,开创中国最早且系统的图录体例,对后世金石著述影响巨大。赵明诚《金石录》收录上古至五代的古器,并对古器文字进行考证,为金石研究之典范。   上述著述仅为宋代研究著作的一部分,实际数量应更多。当今学界对宋代文物整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夏超雄在考察宋代金石收藏家的基本情况时说:“据吕大临《考古图》记收藏家为40处,《续考古图》列30家,除重复5处,政府及寺院5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