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素养提升若干问题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网络素养提升若干问题思考

对网络素养提升若干问题思考   摘要:网络素养提升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根本,它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网络素养内涵的界定,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构置特定教育对象的教育实施方案、构筑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法制环境、构建网上与网下联动的合力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素养;法制;自律;他律   作者简介:孙伟(1976-),男,江苏睢宁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张弘(1978-),女,辽宁沈阳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江苏#8194;徐州#8194;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高职生网络素养提升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8801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8195;#8195;#8195;#8195;#8195;文献标识码: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59-02      在2010年全国两会提案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全面培养未成年人与信息化时代相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能力,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网民的低龄化凸现“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与紧迫。扩而广之,不仅是未成年人,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补一补“网络素养”课,一起行动起来净化网络文明环境,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网络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不仅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革命性地颠覆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思维活动方式。如何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卸掉面具而不卸掉公民责任,恪守法律和道德观念,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表现出来的关乎网络素养问题就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网络素养”提升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素养是网络技术、网络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对“信息素养”概念的深化和延伸,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短短10年,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人际交往、信息交汇、商务应用的最主要渠道,2008年,我国网民规模就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与“信息素养”所要求的对信息的辨别、搜集处理的内涵相比,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赋予了网民不仅是信息的读者、接收者,同时还是信息的作者、发布者和制造者。网络使对信息处理的被动、局部、缓慢影响扩大为主动、全球、快捷冲击,较低的上网门槛伴随网民数量的众多、网络的虚拟匿名伴随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更加凸显信息素养中“网络素养”的重要性。   2.“网络素养”提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网民参与的和谐网络文化建设自然应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提升网络素养需要每一名网民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汪洋中,在社会思潮的多元碰撞中,在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中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在上网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和谐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做网络文明的建设者,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网络素养”提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网络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将肩负着驾驭网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他们在网络世界里的言行举止是当代青少年最真实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反映。据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八区未成年人在寒、暑假中平均每天上网3.02小时,平时放学后会有平均每天1.38小时的时间花在网络上;而传统文化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四成多青少年竟不识孔子孟子。[1]网络悲哀地成为青少年眼中的游戏机和影碟机。此外,在散布谣言、发布辱骂、诋毁、诽谤他人信息、病毒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