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泗县红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泗县红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红薯产业是泗县特色优势产业,就红薯产地耕地地力现状和红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化、建立红薯新品种繁殖和示范基地、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红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内容,以提高红薯产业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做大做强泗县红薯产业。
关键词 红薯;耕地地力;现状;优势;问题;对策;安徽泗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69-02
红薯是泗县第三大种植作物,生产规模大、产量稳定、加工粉丝畅销全国各地。目前已拥有鲜薯、粉丝批发市场、加工厂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生产、加工、储藏、外运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红薯生产现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1-3]。全县所有乡镇均有红薯种植,主要分布于大路口、丁湖、黑塔等乡镇,常年种植红薯2.33万~2.67万hm2,产鲜薯30 t/hm2,年总产80万~100万t(其中商品食用薯1.5万~2.0万t),年加工淀粉20万t、粉丝15万t、产值近8亿~10亿元。在周边县、市中,泗县红薯生产独树一帜,2009年泗县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山芋之乡。
1 红薯产地耕地地力现状
泗县南部的大路口、丁湖、草沟及西北部的黑塔等乡镇,土质为砂姜黑土和淤黑土,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适宜红薯块根的生长,其生产的红薯外皮光亮、根形端正、品质优良、商品率高、出粉率较高。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全氮含量0.9~1.4 g/kg、pH值6.5~8.0、有机质1.8%~2.5%、有效磷15~25 mg/kg、速效钾150~280 mg/kg、有效硫22.5 mg/kg、有效铁32.4 mg/kg、有效铜2.12 mg/kg、有效锌1.34 mg/kg、有效锰35.7 mg/kg、有效硼0.45 mg/kg。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水平较高;全氮、有机质、有效硫、有效铜水平中等,有效磷、有效锌、有效硼水平较低。
2 泗县红薯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自然环境优势。泗县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900 mm,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04 d,且该地地势平坦,土壤条件优越,均有利于红薯的健康生长。二是外部环境优势。“中国红薯之乡”的称号为泗县发展红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三是技术优势。泗县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在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并初步形成种、加、销发展模式。四是政策优势。县委、县政府对红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培育红薯文化,为红薯产业长久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化程度不高
泗县红薯种植属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地块多而小,田间作物分布混乱,基本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管理,品种杂、乱,技术含量低,产量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3.2 加工档次低
目前,泗县红薯加工品种单一,主要是红薯粉丝,且加工水平不高,基本上是村民家庭式分散加工、销售,没有包装,没有品牌,没有产品质量标准,直接在农贸市场销售,产品加工附加值很低[4-5]。虽有几家初具规模的生产企业,但生产量少,品牌信誉度不高,对红薯生产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3.3 栽培技术不完善
红薯种植模式单一,群众只把增加鲜薯产量作为唯一的栽培目标。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红薯,采取不同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如食用型红薯的要求是单个薯重为0.1~0.2 kg最好;淀粉加工型红薯的要求是单位面积产粉率最高;薯脯加工型则要求薯型圆滑,薯皮比率少;菜用型红薯则以生产薯叶、薯苗为主。造成品质不良,结构不优,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红薯生产基地,不能有效吸引外商,达不到走出去、唱响红薯品牌的效果。
3.4 施肥不合理
一是有机肥施用量少。大牲畜饲养量少和农村劳力不足,导致有机肥尤其是优质有机肥量减少,土壤有机质下降。二是盲目施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合理,氮肥施用过量,钾肥相对较少,易导致植株疯长而减产。三是微量元素施用量不足,导致红薯营养不良、品质不好[6-7]。四是施肥方式不科学。重底肥而轻追肥,造成前期旺长,后期缺肥,结薯期晚。
3.5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
泗县地区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现象普遍。农田田沟、腰沟、围沟不配套甚至缺失,容易造成田间积水,引发内涝,一旦遇多雨年份情况更严重。而泗县红薯生长季节正值雨季,一到多雨年份将会出现大面积受淹,严重影响红薯正常的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推迟了茬口。
3.6 品种不纯、单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