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记者直觉思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探记者直觉思维

浅探记者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实,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样,都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之一,长期以来,直觉思维以其神秘而独特魅力而受到青睐,科技史上有许多重大的难题,往往都是在直觉思维的顿悟中,奇迹般地得到解决的。那么,直觉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是怎样的?它和记者的通讯报道写作实践有着怎样的联系?报刊记者怎样才能获得灵感和顿悟呢?      直觉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心理学辞典解释,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直觉像是思维的感觉,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可是用直觉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直觉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而对加工的具体过程,人们则没有意识到。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是这样给直觉思维下定义的: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有时还伴随着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它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直觉和灵感具有3个基本特征:(一)认识发生的突发性。直觉和灵感都是认识主体偶然受到某种外来信息的刺激而突然产生的随机过程。(二)认识过程的突变性。直觉和灵感都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质变的,表现为逻辑上跳跃的突变形式。它可以一下子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使不知转化为知。(三)认识成果的突破性。直觉和灵感能打破常规的思路,突破思维定式和逻辑规则的束缚,从而成为突破性创造的催生婆。它是认识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与客观对象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突然沟通。   应该说,人们对直觉思维的认识还处在探讨和不同观点的争论之中,对它的解释人们众说纷纭。但对以文为生的记者来说,偶然间的思如潮涌,灵感闪现,豁然开朗,无疑是直觉思维所爆发出来的智慧之光。      直觉思维为报刊记者开辟名篇之路      直觉思维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认识过程,作为人脑的特有机能,贯穿在报刊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帮助记者创造出许多成功之作,为记者开辟了名篇之路。   人民日报社一位女记者孟晓云的成名之作《胡杨泪》就是借助于直觉思维结出的硕果。钱宗仁是一位在戈壁滩上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献给祖国的知识分子。当时,孟晓云在与钱宗仁的倾心交谈中,了解了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正当孟晓云为怎样深刻地展现这一人物而苦思之时,意外地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看到了胡杨树,并听说了胡杨泪的传说,当她抚摸着胡杨粗糙的树干时,蓦然想起了钱宗仁那粗糙的手,从而把坚忍的胡杨的生命与倔强的钱宗仁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后来她以胡杨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酷暑、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自然条件下生长、默默地为人们提供各种财富的品格,来衬托钱宗仁那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生命,从而使写出的文章深刻地揭示了钱宗仁的性格、人品和精神。使作品拨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弦,催人泪下,耐人深思。   其实,长期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拿得出手、写得像样的作品都和直觉思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受。1993年6月,我受杂志社派遣,到武汉采访设在中南政法学院的高级女子保镖训练营,在那个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我和训练营的学员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几日。回来后,准备形诸于文字,因当时此类报道较多,标题内容大同小异,枯燥干巴。我苦苦思索,欲另辟蹊径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夜深人静,我撕去了一张又一张稿纸。突然,想起中南政法学院校内鲜花盛开,开得最多、最好的就是栀子花,于是我豁然开朗,欣然写下栀子花开--武汉高级女子保镖训练营见闻的大标题,文章最后我写道:中南政法学院校内,洁白的栀子花正喷香吐蕊,祝愿这些像栀子花一样纯洁美丽的女保镖们在不久的将来,把自己的清香飘进改革开放的每一块热土。这篇文章发表后,先后收到60多封读者来信,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富有激情,是同类报道中的佼佼者。      报刊记者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1.知识经验的长期积累,偶然事件的巧合触发。直觉是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看似突然,但是它却深深根植于主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土壤里,是主体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长期沉淀的结晶。主体在某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得越深厚,才能越具备在这个领域的直觉能力;如若知识浅薄,则难以产生直觉。   上海《文汇报》高级记者张煦棠在谈到他采写的《技术进步的辩证法》这篇工作通讯的体会时,自称:在这篇不显眼的通讯背后,有着酸甜苦辣的底蕴。他所说的底蕴指的是平时深厚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思考的积累。他这篇通讯原来并无采访计划,而是在和国家经委的一位老朋友聊天中引发出来的。他说:如果对技术进步这类问题平时一无所知,漠不关心,怎能引起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