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话柳思维首倡者大湖思考
对话柳思维首倡者大湖思考
随着国家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柳思维”这个名字开始更多地见诸报端和屏幕。这位身兼湖南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重头衔的学者被认为是“环洞庭湖经济区”概念最早提出人。
1996年的湖南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柳思维撰写的《关于建设湘北环洞庭湖经济带的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要使环洞庭湖经济带“成为湖南省内继长株潭之后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成为我省世纪之交和21世纪实施开放带动、兴工强农战略的示范区。” 该文入选1997年长江流域经济研讨会,后被选入由湖南省社科联组织编写的《湖南跨世纪发展战略》一书。现在来看,当时文中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对策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拥有湖南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身份的柳思维从不讳言自己的专长更多在商贸流通领域,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喜欢从宏观层面和区域发展的大局上频繁发声。
“对经济学者来说,指出问题就必须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名牌强省”战略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杨正午当场批示,提出发展“环洞庭湖经济带”成为湖南四大经济板块战略雏形之一,到新世纪撰写《省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关于中部崛起的政策建议》以及近年关于湖南城镇化政策的多次建言,柳思维似乎总能踩准每一次关系湖南战略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并提出被决策层吸收接纳的诸多建议,这也为他在媒体中博得了“湖南谋士”的称号。
经济学者,是柳思维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只能说是一个经济学教授或者顶多算个经济学者”。面对媒体,柳思维如此反复强调。在他看来,经济学者作为单个的个体,“声音微乎其微”,只有把各种不同的声音,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后,才能汇合成一种大的声音,才能产生影响。“所以无论是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还是在各种研讨会和湖南省重大决策理论咨询会上,我都会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
“一个容易激动的人”,采访过他的记者们用这样的词来描述似乎不无道理。6月11日,长沙大学第一办公楼举办的一场课题评审会,在会议室中发言的柳思维声音几乎响彻整个二楼的楼道,67岁的老人仿佛有着永不褪去的激情。《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发布,让首位倡议者柳思维备受关注,也自然成了我们谈话的首个主题。
经济学者的洞庭情节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从1996年开始,十余年时间,您就发展洞庭湖经济圈做了很多研究,也提了很多建议。是什么让您对洞庭湖的“话题”保持如此长久的关注度和热情?
柳思维(以下简称柳):事实上,对洞庭湖的研究比你说的1996年要早很多。80年代初我在与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蒋建平教授在一道研究明清之际湖南为什么成为中国米谷贸易货源之地时,就查阅了明清时期开发洞庭湖区域的大量资料,洞庭湖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米谷粮仓就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高度肯定,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评价。新中国成立以后,洞庭湖区作为纵跨湘鄂两省重要的商品粮、棉、麻、猪、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消费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其独特的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也是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另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基础,环湖产业带也正在形成。
之所以长期关注洞庭湖,其实挺简单的。我是汨罗人,从小生长在湖边。在我看来,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关注既是经济学者的一种责任,更是从儿时就感染和养成的家乡情结。
导 刊:能谈谈您情感记忆中的洞庭湖吗?
柳:在我从小记事时起,洞庭湖就与我儿时的喜怒哀乐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家是半边户,父亲在离家二十多华里的河市镇商店当店员,我和母亲及兄弟住在洞庭湖边的农村,即原湘阴县第六区营田乡新民村,全村正处于洞庭湖边上,村北面就是一望无际、波涛翻滚的洞庭湖。从小我就领略了“洞庭天下水”的浩浩荡荡与横无际涯,晚上睡觉也可经常听到湖边浪涛的翻滚声,“开窗常见洞庭水,日夜涛声梦中来”是我从小的感觉。
当然,洞庭湖从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快乐,也带给我风险与灾难的记忆。最使我惊心动魄的一次是1954年夏天,那一年洞庭湖遇到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大水灾,我家所在的新民村所有田土都被洪水淹没,一户户农家住房都先后进了洪水。我亲眼看到和听到一栋栋土砖屋在轰隆、轰隆声中倒掉,全村所有房子都被湖水冲垮了,到处一片哭声叫喊声。后来上高中读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这几个排比句时,我的感受更深。
导 刊:这种印象现在的人可能感受应该越来越少了吧。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洞庭湖的水位在不断下降,湖面也是持续萎缩。
柳:对,在我的记忆中, 1958年洞庭湖大囤垦,实行围湖造田,湘阴县成立了屈原农场。在大跃进的热潮中,一条长几十公里的大堤从营田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