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几点建议.docVIP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几点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几点建议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几点建议   [摘要]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一些明显弊端,就大学语文如何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改善 提升 大学生 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卢毅(1974-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陕西西安710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05-01      社会体制的不断革新、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出现很多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除了以文学作品特有的 “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有意识地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      一、针对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      当前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存在于不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中,一些学生在学业、爱情上遭到挫折打击后,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冲动之下表现出不应有的极端行为。笔者曾亲历一名大二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舞弊,被学校通报批评并取消了最终获得学位的资格。这名学生在遭到处罚后,不但没有冷静反思,反而立即找到校领导抗议处罚过重并提出立刻退学。这种行为显然是偏激执拗思维下感情用事的结果。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不仅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性质进一步加重。同时,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充分暴露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众多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主与创新,往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学生偏激执拗与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大学语文不妨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论语》《孟子》《老子》及《庄子》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不但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更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道家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极端、不偏激,思维变得灵动圆通、豁朗达观。尤其是道家哲学,其贯通宇宙自然与人世社会的阔大境界,含藏内敛、包容万物的深沉气度,以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都启示我们思考怎样以一种达观豁朗的心胸面对挫折和打击,做一个有容乃大、胸襟广阔之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一种灵动圆通、磅礴大气的思维方式,把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进取精神与道家“知其不可而不为”的迂回曲折之术结合起来,改变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灵活智慧地思考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有传统哲学的选章,教学中可以不局限于所选篇章,针对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弊端扩展有关内容,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中的精粹,使学生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同时受益。      二、针对盲目趋同、缺乏主见的思维弊端,强化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相关阅读      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和一些负面的校园现象,常令一些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无所皈依。而思想的无所皈依,又必然导致心态的消极怠惰与行为的颓废堕落。特别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冲击下,面临的网络伦理危机使有关专家忧心忡忡:“隐藏在网络空间的大量不良因素,使他们原有的道德经验与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伦理危机。”①因此,怎样引导大学生辨识急剧变化的社会思潮和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盲目附和、盲目趋同;怎样使他们把握好自我的人生航标,做一个明辨是非、正直勇敢、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成为当下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盲目趋同的思维弊端,首先,大学语文课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循循善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在作品分析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抒己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对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特别应注意深层剖析他们的人生阅历,启迪学生判别是非,进行正确理性的人生选择。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无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无不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物。他们在善恶、是非、利害面前不随波逐流,不盲目附和,始终坚守自我立场与自我信念。从战国的屈原到西汉的司马迁,到唐代的李白、韩愈,宋代的苏轼无不是如此。通过剖析作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