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特征研究
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特征研究
摘 要:从留青竹刻的内容题材的选择、线条特征、色彩特征等方面分析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通过深入研究发掘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价值,为认识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开启一扇窗。
关键词:常州留青竹刻;内容题材;线条特征;色彩特征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喜欢竹子的民族。在唐朝出现留青竹刻技艺,至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清末至今,常州留青竹刻以器型多样、内容丰富、意境隽永、竹刻刀法纯熟细腻、主题内容表现生动有趣及作品格调高雅的特点,深受好评。从内容题材、线条、色彩着手分析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尝试研究和分析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更好地去了解常州留青竹刻艺术。
一、内容题材选择
(一)花卉草木,移志于物
花卉草木是留青竹刻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花卉草木的纹饰题材凝聚了人们对品格、理想的追求,更多的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而在竹刻中花卉草木的刻画也深受绘画艺术的感染和熏陶。通常以花来表达情趣或立志,颇有文人画的意境。留青《月季蜻蜓》笔筒是徐素白老先生在1957年的作品,竹制笔筒以留青刻成。整幅画面中由月季和蜻蜓所组成,盛开的两朵月季花仿佛含露欲滴,几组叶片衬托地月季花愈发的美丽,枝桠上的刺儿尖锐刺手。虽花瓣叠着叶子,却薄如纸、细如丝。这些质感的变化,都只不过是在薄薄的一层竹皮中表现了出来,实在是美不胜收。
(二)鱼虫鸟兽,寄托吉祥
鱼虫鸟兽的图案繁多,很多动物题材都被赋予了人格的特征,象征着作者对世事和理想的追求。这些动物被竹刻艺人刻画在小小竹片之上,用工笔造型与留青,雅俗共赏。例如:虫的造型在明清时期的瓷器器物、用具的图案上常能发现,又名草虫,意思是指在草木中的昆虫,通常有蜻蜓、知了、蚱蜢、蝈蝈、蟋蟀、蜜蜂、螳螂等。留青竹刻中更有将草虫作为描绘的主角,常州留青竹刻中就有对刻虫独有研究的竹刻大师徐素白、范尧青、沈华强等人。在他们的刀下虫子变得栩栩如生,神采奕奕。
(三)山水楼阁,寄寓情怀
山水楼阁也是竹刻艺术的重要表现主题。由于受到竹子形态大小的限制,不曾像大幅的山水画手卷那般将大江大川表现的层层相叠、延绵千里,让人看起来气势磅礴、大气雄浑,却可以像文人山水这般用山水小品的方式诉说,隐士飘逸、雅舍草庐又或楼台亭阁隐隐约约与山水仙云之间,或虚或实、精致细腻、美妙神往。竹刻留青尤其善于表现山水作品,通过刀下的留多留少,表现出水墨山水画的远近层叠、虚实变化,也可以达到远近浓淡、墨色深浅的效果。徐秉方刻的山水作品就是山水中的精品。画面中山峦叠嶂,云海若有若无,山石崖间的奇松若隐若现;画面构图饱满,表达意境深远,虚实结合得当,充分地阐述出了山水画的意境,体现了竹刻者的留青功力。
(四)人物造型,传递风采
在留青竹刻中可以对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造型,服饰挂件等进行细致刻画,其表现效果不逊色于人物绘画。范遥青刻的《留青人物臂搁》,刻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鸳鸯”,人物刻画得亭亭玉立,呼之欲出。作者竹刻功力深厚,刀工运用恰到好处。在他的刻刀之下鸳鸯的面目表情丰富,眉目传情,倩倩的神情仿佛如何落笔都会觉得过于笨拙。衫襟上的两道花边,只有迎着光照方能映入眼帘,而长衣素缟一点不做作,利用留青的多少,隐隐约约地表现出来,素缟的质地轻薄、柔软而透明,层层相叠十分好看。难怪王世襄老先生都赞不绝口“只能怪尧卿把这件刻得太细了,因为不论照片或拓片都无法再现原作的神采”。
二、线条造型特征
(一)巧用刀工,恰似描皴
在线条造型的影响下,常州留青竹刻艺术中讲究运刀用线。这也是留青竹刻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和造型手段。留青竹刻艺人用线条描绘出物象的具体内容,就好比中国画中的白描稿。通过线描中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变化来表现物体的不同特点。而在用刀刻画的时候,通过不同的刀法刻线造型,将梅花枝干的坚硬、饱经严寒和冬雪风霜下的沧桑感通过锐利果敢的线条刻画出来。
常州留青竹刻的另一个极独特的使用线条的方法就是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这种皴法在《传神与会意》中这样解释道:“一笔下来阔仄不一,浓淡有异的线,有别于一般的线,称为‘皴’”。皴最早被用在山水画的表现中,通过皴法来表现山石的质感,而且还能营造出山峦叠嶂和怪石层层的立体感。“鳞皴之状,随意纵横”正是形容了皴做为线条的丰富表现和衍生而出的产物,它是中国绘画重要的特征之一。皴在常州留青竹刻中多被使用在刻画山水奇石,通过留青竹刻艺人的铲底方式,形成了青筠多留和少留的分筠方法。这种铲底的方式把中国画的皴法充分地展现在了留青竹刻的艺术作品中。
(二)骨法用笔,阴阳并济
在“骨法用笔”思想的影响下,常州留青竹刻的竹刻技法也呈现出“阴阳并济、刚柔相补”的用线特征。白士风老先生的《云龙臂搁》通身使用刀刻、铲底的留青竹刻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