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中史诗唱述及音乐样态研究.docVIP

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中史诗唱述及音乐样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中史诗唱述及音乐样态研究

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中史诗唱述及音乐样态研究   [摘要]近年来,苗族史诗及苗族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侧重对仪式中史诗唱诵的文本译介或价值分析,缺少对音乐的描写及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苗族史诗的唱述是与其民族的民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聚焦于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上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之民俗环境、音乐形态、史诗语言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作为较特殊类别的仪式音乐,由多种乐器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交融,是其民族的音乐、语言和信仰观念的综合表达。把握其唱述与传承的相关关系,对拓展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具有学术的意义。   [关键词]苗族史诗;唱述音乐;丧葬仪式;史诗唱述;音乐样态   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4-0068-0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苗族古经专题研究”(13AZD055)阶段成果、中央财政高校专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匠人技艺信息资料采集与数据库建设”(12SZYTH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佳,女,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民族音乐,钢琴。四川成都610041进入新世纪以来,苗族史诗研究高潮迭起,特别是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推动下,被誉为改变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无英雄史诗历史的贵州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凝聚越来越多的学人将学术触角投向苗族史诗的研究中。①围绕着苗族史诗的文本价值、传承方式、民俗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不少的成果。但从音乐学视角对具体的民俗环境中的史诗唱述的音声、音乐的研究,总体而言还较为薄弱。为此,本文结合在川南兴文、古蔺等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聚焦于苗族丧葬仪式中的音声、音乐素材,对该区域的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形态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川南苗族史诗及其唱述的民俗环境“川南苗族史诗”或称为“四川苗族古歌”,主要流传在四川南部宜宾、泸州两市的叙永、古蔺、兴文、珙县、筠连、合江等县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攀枝花市盐边县等地居住的苗族中。特别集中流传于叙永、古蔺、兴文、珙县、筠连苗族分布较为密集的19个苗族乡中,与之毗邻的贵州毕节、云南昭通地区部分县市的苗族,以及历史上由四川南部及其毗邻的贵州地区迁移到贵州其他地区的被称为“川苗”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广西西部隆林、西林等县的部分苗族支系中,也流传着相同或相近的史诗。   川南苗族史诗的传唱人既包括祭师(萨满)也包括普通群众,川南苗语称祭师为“莫”(mof),祭师的产生有“神选”和自学两种,所谓“神选”即某人突发疾病或出现某种身体异常之后其能唱一些祭祀之词,且被视为“通灵”能与“鬼神”打交道并能为人占卜吉凶等,之后再进一步通过向他人学习掌握各种仪式之传唱的史诗。自学而成为祭司者完全是靠个人兴趣及悟性,从长辈或他人那里习得所传唱的史诗。普通民众中所传习的史诗也都属于此类,只不过能成为祭司者是其中既懂史诗也懂当地各种民俗仪式规则的佼佼者。因此,川南苗族史诗的传承,也分为“神传”和“人传”两种方式。所谓“神传”即指某些人“通灵”阶段习得的史诗,当地人认为这是得到“神传”的结果。“人传”则是通过亲缘或邻里之间,代际之间的口传身授方式传承。据川南田野考察所知,尽管祭师通过“神传”能够传唱部分祭祀中的史诗,但要成为人们认可的且经常被请去主持各种仪式的祭师,还需要专门拜师向老祭师学习,拜师中要举行一定的拜师仪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跟随老祭师参与各种仪式中观摩学习才最终出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人传”的过程。不过在川南并未发现有清晰的连续几代人的史诗传承的师承关系。在川南苗族村落,过去人们传承史诗一般在农作的?g歇时间,特别是那些悲伤的丧葬词、祭祀天神或敬门猪仪式上的史诗一般要挑选人们相互帮忙完成某家的耕作或收获的过程中,或农闲在山上放牧牛羊时传习。此类歌忌讳在屋里传授。只有婚礼词以及一些喜庆的歌才在农闲时大家集聚在某一家里传习。   川南苗族史诗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形式,或以韵散合一的形式反映同一故事的内容。川南苗族把散文体形式的史诗为“豆朗”(douf dlangb),主要以念诵的方式演述;把韵文体形式的史诗为“讴娄”(ngoux loul),主要以唱诵方式呈现。川南苗族史诗包括开辟史诗、起源史诗、洪水史诗、英雄史诗等。若按史诗惯常的分类,开辟史诗、起源史诗、洪水史诗等则是川南苗族的创世史诗,具体包括《天地歌》、《日月歌》、《根源歌》等内容。《天地歌》中又分为《织天织地》、《捅天捅地》、《啃天啃地》;《日月歌》分为《铸日铸月》、《射日射月》、《移日移月》、《锁日锁月》;《根源歌》分为《黄水朝天》(或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繁衍人烟》、《谷种起源》等。川南苗族的英雄史诗则有《杨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