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痴呆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docVIP

帕金森病痴呆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帕金森病痴呆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痴呆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以老年为高发人群,中青年发病相对较为罕见。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但其致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而帕金森病痴呆则不同于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可部分甚至全部类似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提倡对症综合治疗,即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选择药物应用,本研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帕金森病痴呆临床特征的研究以及诊断、治疗进展展开总结。   【关键词】 帕金森痴呆; 临床特征; 诊治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6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89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同时帕金森病还存在很多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睡眠紊乱和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精神症状中的痴呆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我国现有的帕金森患者数约200万,近年国外的研究发现,18.9%~36.0%新近诊断为PD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2];每年约有10%的PD患者出现帕金森痴呆(PPD),最终发展为PPD者高达80%,故尽早识别、治疗帕金森痴呆,对帕金森病患者愈后和生活有重要意义。   1 帕金森病的病理研究   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与年龄老化、环境、遗传、氧化应激等有关,PD的主要病理特点为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失和残留神经元胞浆中有路易小体(lewy body),同时脑内路易小体病理变化会逐渐由黑质纹状体向大脑皮质发展,多巴胺神经递质缺乏、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产生震颤、强直、运动减少等临床症状,也是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础。PD其他受累区包括腹侧被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蓝斑区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M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这些区域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丁酸、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紊乱是导致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基础[3]。Caviness等[4]研究认为额叶皮层-基底节区-丘脑环路与认知有关,?\质纹状体可通过丘脑进行环路链接,多巴胺在认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额叶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执行障碍,M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导致胆碱能通路的损害、致记忆障碍,上行的单胺能系统(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通路)损害导致注意障碍、抑郁等。PDD患者额叶、扣带回、杏仁核和中央前回等部位存在特征性路易小体,路易小体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密切相关,PPD晚期病理改变又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同的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5]。   PDD患者大脑皮质萎缩范围相对PD无痴呆患者更广泛,可累及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而枕叶的萎缩是PDD患者与非痴呆PD患者的鉴别特点[6];质子磁共振波普分析发现,与正常组比较PDD患者枕叶乳酸盐/N-乙酰天冬氨酸盐比值增加,提示帕金森病伴痴呆患者存在氧化能量代谢障碍;采用PET及SPECT对静息状态大脑代谢和血流灌注研究发现:PD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顶枕叶交界区和颞叶皮质葡萄糖摄取较PD非痴呆患者明显减少。有研究显示,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检查,PDD患者多处脑区包括额叶皮质、胼胝体膝部、前中扣带回、顶叶、颞叶皮质FA值可见明显降低,同时还发现双侧小脑齿状核损害[7]。   2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PDD患者的临床特征是锥体外系症状体征、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国外有研究显示,年龄增长、晚期发病、病程、症状的严重程度、抑郁、幻觉以及记忆和语言功能受损都是PD患者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8]。   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原因;同时患者活动受限,外出参加活动及与人交流的机会减少,可间接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DD患者的锥体外系症状与路易体痴呆的锥体外系症状有相似之处,均以姿势障碍、步态异常等中轴症状更明显,运动症状以静止性震颤为主的PDD较PD非痴呆者相对少见。Locascio等[9]依据HoehYahr(H-Y)分级,发现运动障碍损害程度越重,认知功能障碍也越重。有研究显示,PDD患者组UPDRSⅢ评分明显高于非痴呆组,表明PDD患者运动障碍病情更为严重[10]。(1)认知功能障碍。PDD通常被认为皮质下痴呆,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和包括启动、计划、组织、有效的进行有目的活动等在内的执行功能障碍。患者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