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茶叶贸易中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茶叶贸易中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 要: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茶叶的质量安全事件、遭遇贸易壁垒事件时有发生。该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贸易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了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茶叶;贸易;质量安全;原因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08-03
Abstract:Tea is our national drink,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s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but incidents of the quality, safety and encountering trade barriers occur frequently.This paper review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in Chinese tea trade, analyzes the factor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inese tea.
Key Words:Tea;Trade;Quality and safety;Reasons
茶叶是我国具有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消费传统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茶业的主要表现形式,长期以来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受到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1]。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国制定了严格、广泛的茶叶标准,增加了茶叶检验农药的种类,降低最大农残(MRL)指标限量,使茶叶质量安全变成了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障碍[2]。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茶叶的质量安全事件、出口受阻事件时有发生。茶叶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茶叶的的对外贸易。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贸易中的质量安全的事件,分析了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
1 国内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
为了严格把控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各相关质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抽检茶叶产品。
2011年8月,为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管,安徽省质监局组织对全省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该次监督抽查共抽查茶叶371组,合格370组,不合格1组,合格率为99.7%。不合格原因为农药残留(氰戊菊酯)不符合标准要求。
2010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抽检绿茶产品,共抽查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1个省、直辖市114家企业生产的118种绿茶产品。抽查结果表明,被抽查的118种样品的农药残留测定结果全部符合GB 2763-2005标准规定,117种样品的污染物限量测定结果符合GB 2762-2005标准规定。抽查发现有4种产品的感官品质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有1种产品铅含量超标。
2010年8月,为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管,安徽省质监局组织对全省所有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该次监督抽查共抽查茶叶样品554组,合格552组,不合格2组,其中1组为标签不合格,另1组为水分不合格。
2009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抽检绿茶产品,共抽查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等11个省、直辖市95家企业生产的100种绿茶产品。抽查发现有2种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稀土超标。
2 茶叶出口贸易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标准开放,以及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公民的身体健康,采取了更隐蔽的措施来限制茶叶出口国的贸易[3]。其中,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对本国的茶叶进口设置了一系列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的茶叶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1 欧盟RASFF预警通报我国茶叶情况 欧盟自1999年实施新的药物最高允许残留标准以来,我国对欧盟的茶叶输出明显减少,2000年7月,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标准,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扩大了农药残留量的检验种类,这直接造成了我国茶叶对欧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大减少[4]。
2013年,欧盟RASFF发布我国茶叶相关通报共28项,其中14项通报分别为绿茶中检出毒死蜱、三氯杀螨醇、灭多虫、氰戊菊酯、噻嗪酮、氯氰菊酯、谷硫磷、哒螨灵、联苯菊酯、啶虫脒、乐果等农药超标;6项通报分别为茶叶中检出啶虫脒、吡虫啉、稻虱净、哒螨灵等农药超标;1项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