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明传播解读之一
文明传播解读之一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中华文明的生命哲学与崇高信仰是文明延续的基准。大灾大难中无数饱含文明哲理的真实故事,再次构成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遗产。
大灾大难展示中华文明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这是中华文明特质的信仰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生命与死亡,之所以被我们称为“终极关怀”,就是文明的终极价值观表现,这是一个民族群体和文明生存状态的最直接和最深层的反映。
今年,几千个几万个瞬间的镜头、故事、话语之所以感人并再次凝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就是因为它们从多种角度说明的文明核心价值观念或终极价值水准,贯穿了整个救灾、祭奠、安置、重建过程。
在第一时间,中国政府果断决策,紧急号令。震后不到1小时,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遍全国;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迅速成立,指挥机构高效运转。主题只有一个:“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在第一时间,解放军、武警、公安快速反应。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受灾地区省委,省政府部署救灾,各级干部奔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全社会伸出援手。
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这是第一次为平民设立哀悼日。普通百姓可享国哀礼节。新中国诞生了近60年,第一次,国旗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而降。
20世纪以来,一些国家为战争和自然灾难中去世的平民设立哀悼日,作为国家保障人权的象征。中国设立哀悼日再次显示出世界文明史的多元一体化进程。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履行最庄严的承诺;一个把人的生命摆到最高位置的社会,再次刻下迈向现代文明的标记。当国旗缓缓垂下,人的尊严冉冉升起,一个国家的品格抬升到新的高度。
回顾历史,中华文明对生命的敬重,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传统。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国家祭祀大典,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亡灵安息和保佑苍生的呼唤。中国墓葬文化和祭礼仪式是各大文明中保特得最好的,源于宗族谱系和祖先认知的文化特点。中国民间祭礼是很有特色的,具有多重哲学美学意境。
祭文、悼词和墓志铭是记录中国死亡哲学观念最多的地方,彰显中华文明生命文化和信仰文化的特质。汶川地震后,为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悼敬重,无数凄婉的祭文悼词在全国各个角落和海外华人区诵读,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表达了珍视生命价值的文明传统。
西方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就是没有信仰、道德散漫的民族,就在前不久的西方主流媒体上还有很多这种说法。但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凝聚力与外在和谐力表明:中国人的信仰传统长期表现出的崇尚仁爱并达到自然与人性内在统一的哲学高度。这是需要从文明传播的价值哲学层面反躬自省的:由于过于崇拜西方文化,中国人多次面临中华文明思想根源被割裂和断绝的险境,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和信仰在过去上百年的积贫积弱中曾经中断。
大灾大难让国人再次透过婆娑泪眼自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人心变得更慈悲更温暖更有力量。从外在去救生命,从内心救自己,让生命从大震中经历一次涅?――这就是文明的力量,这就是文明传播的价值哲学与精神内涵的魅力。
在这次举国赈灾行动中,最为感人的是在母子、夫妻、师生等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基本文明价值的一种传承方式,那种亲情延续、仁爱伦常、顾全大局,勇敢智慧、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奋不顾身的故事是真实的文明哲理,再次构成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遗产。
让我们再叫您一声:“老师”!
在一篇国外媒体的报道中,描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绵竹市的一所幼儿园内,当救援人员扒开废墟时,发现了一位女教师,她的姿势是用自己的背承受着水泥板的重压,身下却护卫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孩子活了下来,而这位年仅21岁的女教师却没能抢救过来。”
这则报道,在该国引发了剧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致函或通过网上途径表达对这位女教师的敬仰之意。这个国家就是一直和我们并不算友好的邻居――日本。
有的日本读者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是慢慢地,慢慢地才明白这次地震的灾难之沉重,规模之难以抵抗。这位逝去的教师是拼了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着孩子的啊,了不起!请安息吧,让我们一起来为这次灾难中所有逝去的人而祈祷。”
“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师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命啊,表达全心的敬意。还在受苦的人们请坚持,救援就会来的。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啊,这绝不是隔岸观火的时候!”
我们相信,女教师的高尚与圣洁,唤醒了人类心中最质朴的真情!
“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5月12日,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二老师方杰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