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整理研究.docVIP

文化视野下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整理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视野下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整理研究

文化视野下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整理研究   摘要:无锡演奏名家辈出,概因无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华彦钧、刘天华等为代表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们,他们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单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现当代甚至后世的音乐文化都将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演奏家;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Review and Study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Performers Born   in Wu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MA Ke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在无锡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涌现了大量的演奏家,有文献记载的民族器乐演奏名家(按生年为序)有:琵琶演奏家华秋苹(1784-1859)、民乐演奏家周少梅(1885-1938)、民族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二胡兼琵琶演奏家刘天华(1895-1932)、二胡演奏家储师竹(1901-1955)、民乐演奏家朱勤甫(1902-1981)、二胡演奏家蒋风之(1908-1986)、琵琶演奏家卫中乐(1909-1998)、二胡演奏家刘北茂(1930-1981)、蒋巽风(1935-)、闵惠芬(1945-)、杨易禾(1958-)、邓建栋(1963-)等。   在众多的城市中,为何无锡能够成为民族音乐发展最为繁盛之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无锡隶属苏南,苏南从古至今都在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拥有举世瞩目的地位和成绩,更是基于无锡历代以来悠久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民族音乐土壤。   若把无锡籍的民族器乐演奏家放在文化的视野中重新审视,笔者觉得研究的内容可以包括: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成长所依托的社会文化环境;华彦钧等演奏家让无锡成为“二胡之乡”的同时,对后世的民族音乐发展带来怎样的前景等,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遗憾的是,研究者更多的是站在无锡演奏家个体的角度上着文,这样的研究不免带有零散性、片面性、个别性,如果能在无锡籍民族器乐演奏家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做整体性的梳理,应该能够将民族器乐演奏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在民族音乐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的促进作用有机地串联起来。   一、无锡籍演奏家对当时以及后世音乐、文化的影响   1.明清文化的符号   明清时期是琵琶日新月异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著名的琵琶曲谱就是在那段时期流传下来的。而无锡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首推华秋苹。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杨荫浏遗稿中,看到这样详尽的表述:(1)从现存资料来看,此为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之琵琶谱;(2)所编《琵琶谱》兼收南北二派之长,超出地域之限制与夫流派门户之见;(3)先生兼精琴与琵琶,乃能酌采琴之减字谱法,为琵琶指法订立相当完整之符号系统,使后之著录琵琶谱者有成规可以遵循[1]。《琵琶谱》不仅仅记载了相关乐谱,是一份珍贵的音乐资料,给后来者提供了学习演奏的科学渠道,更因为它兼收南北二派之长,超出地域之限制,兼融南北不同的民族音乐特点,所以它是民族音乐在琵琶领域的重大发展的见证。   同样让无锡人引以为傲的另一位伟大的琵琶演奏家当属卫仲乐,他主张演奏艺术应“基于法而不拘于法,无法则乱,拘法则死”。如处理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时,可谓是“法古能化,化古而新”,既存古趣,又寓新意,运用了“武曲文弹”的手法;而演奏文曲《阳春白雪》时,对每段都有不同的要求,使乐曲既突出了明快流畅、一气呵成的基本情绪,又能层次分明地逐步将主题深化。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也称赞卫先生的独创加速了这首民间俗乐的传播。同样的民族乐曲,为何经过卫仲乐独创性的处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加快在民间的流传速度呢?原来卫仲乐打小就十分喜欢民族民间音乐。无锡隶属江南水乡,卫仲乐正是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江南丝竹的滋养熏陶下,积淀下对民族音乐的种种感悟,进而逐渐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演奏风格。更让人叫绝的是,卫仲乐通晓七样民族乐器的演奏,其中三样更是精通(琵琶、古琴、二胡)。   2.道教音乐的传承   原无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钱铁民老师认为:在评述阿炳作品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的时候,应该看到在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道教文化这一支脉、这具有特定意义的“根”。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是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给阿炳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让阿炳用手中的琴弦弹拨着对生活对民间音乐发自肺腑的感受,从而将无锡的民族文化推向整个苏南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   诚然,20世纪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