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风琴曲天女散花中江南丝竹音乐风格.docVIP

浅析手风琴曲天女散花中江南丝竹音乐风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手风琴曲天女散花中江南丝竹音乐风格

浅析手风琴曲天女散花中江南丝竹音乐风格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陕西宝鸡 721007)      【摘 要】 本文从创作素材、和声技法、曲体结构以及演奏技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天女散花》这一作品的主要特征,这四个方面无一例外都渗透着“江南丝竹”淡雅的味道。《天女散花》在创作手法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又恰当地运用了西洋现代作曲技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使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手风琴曲;天女散花;“江南丝竹”;民族特色;音乐风格      一、《天女散花》作品介绍   天女散花的题材最早见于佛经《维摩诘经》,讲述的是:如来派天女前去检验弟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女手提鲜花,将满篮鲜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满身沾花,仙女曰:“结习未尽,故花沾身,结习尽者,花不沾身。”舍利弗自知道行肤浅,便愈发努力学习。虽然从内容上??作品是宣扬佛教对人性的修行因果的轮回,但优雅而柔美的天女形象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于是不少艺术家音乐家纷纷以该题材为背景进行创作,如舞蹈歌舞等方面的作品。手风琴曲《天女散花》是我国手风琴前辈李遇秋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受手风琴演奏家张国平先生之邀为其参加德国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大赛专门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作品。这首作品以传统音乐因素为根基,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和江南丝竹及地方戏曲音调,借用古筝琵琶竹笛等演奏技法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的仙女,手持花篮向人间播撒春天的动人景象。时至今日,《天女散花》已创作二十余年,仍以其手法精炼兼抒情、写景、叙事的特点,成为手风琴教学和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   二、《天女散花》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   《天女散花》具有江南丝竹的风格,尤其与《春江花月夜》的引子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其中乐队有“丝竹板”(专业性的)和“清客串”(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乐曲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还有人们较为喜爱的曲目,如:《霓裳曲》、《梵王宫》,以及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的范畴。 这些特征在《天女散花》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 如三六、散板引子、其速度的变化、主体曲由三个曲调组合,曲调流畅,给听者以清新活泼的感受。行街,又名行街四合,多曲牌组成的套曲结构,前面是抒情的慢板,后面是活泼快板。这些因素在《天女散花》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以此形成了《天女散花》的“花( 花彩)、细( 纤细)、轻( 轻快)、小( 小型)”的特点。该曲在旋律音程的安排上主要使用大二、大三度的级进形式,鲜有大音程的跳进,这一点恰恰体现出了江南丝竹的柔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   引子1-14 小节,e 羽调,Rubato。曲子开始以特定音型()为动机,以琵琶轮指弹奏模仿远处的钟鼓声,弹出一连串的由慢到快顿挫有力的音型,引出大二度上方的长颤音,如箫和筝奏出的柔和波音。第二句采用上行五度的跳进方式(音位高五度的对比手法),在B音上以同样节奏表现渐强的律动趋势,结尾到柔和的旋律中。鼓声由远及近,由朦胧渐清晰,在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沉静的江南水乡夜景,让人产生无限遐思。正如李遇秋先生所言:“这段乐曲描写一个安静的月夜,万籁俱寂,只有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时而打破夜的宁静。”   第一段15-33 小节,G 宫调,Adagio。开始以弱起和大二度的颤音模仿竹笛声,音乐柔美、悠扬、圆润,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绮丽的田园风光。此段旋律主要以五声音阶大二度和小三度上下级进的方式平稳地进行,是较规整的四句乐段,“用文学的形式对照,它好比一首绝句,即包含了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句呈示,颤音的连续出现表现了平和、缠绵的音乐情绪;第二句发展,第二句开头与第一句开头使用相同的音,在处理旋律及伴奏织体上较多地使用了跳音,在与第一句统一的同时又有对比,停在属音(D 徵)上,形成半终止;第三句在前两句规整的基础上稍有变化,旋律从右手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