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方膺与袁枚交往研究
李方膺与袁枚交往研究
摘 要:袁枚是李方膺晚年交游中的重要人物。二人初次见面于南郊勤农,再次见面时李方膺寓居金陵借园,而袁枚也在金陵随园。此后,二人频繁交往。袁枚的声名、社交、才情、思想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李方膺的艺术生活。
关键词:李方膺;袁枚;交往
[本文系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第四批审批立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5YZBG07]
李方膺在晚年交游中与其终生挚友袁枚[1]建立了深厚情谊。加之沈凤,时人称其“三仙”,每逢三人齐出游玩时,也有“三仙出洞”的美谈。且,李方膺之子李霞在其画中曾题道:“忆昔先君交海内,子才之外是梅花。”(子才是袁枚的字)而袁枚在其《小苍山房诗集》中《秋夜杂诗》中也曾写道:“君言我爱听,我言君亦喜。”可见二人关系非同寻常。
一、交往经历
(一)初次结识
参考许世杰编《先水部公年谱》乾隆十一年?l云:“随往南郊勤农。先大夫得纪事诗八首,公亦欣然次和。时胜流云集,得制府为风雅总持。于是大僚则有学使尹公会一,藩长陈公德荣,同官则有商司马?P、沈明府凤、李明府方膺、蔡明府书绅……”乾隆十一年初夏,袁枚与尹继善、许惟枚等南郊勤农,彼此诗歌庆和。其时同官者,则商?P、沈凤、李方膺等人也,子才俱与之交[2]。
并且,袁枚在《送李晴江还通州序》[3]中云:“吾友李晴江,初见吾于江宁官署,吾喜;及之官滁州,吾悲……”由此可见,南郊勤农是李方膺与袁枚第一次见面。
(二)“三仙出洞”
第二次见面时,李方膺寄寓金陵。罢官后,他寄情于书画世界,或约好友出游,其中交往最多的便是袁枚和沈凤,人称“三仙”。也就是这几年,二人的友情发展迅速。
乾隆十七年夏,袁枚约李方膺、沈凤等人去自家花园中小酌消暑。然而,前一年,李方膺在合肥任职被弹劾罢官,并且还连累了两老仆入狱。这种情况之下,李方膺十分郁结失落。作为好友的袁枚安慰他责无旁贷。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中有记载:“心,天官也:耳目口鼻,五官也;公卿大夫,百官也……不以百官病其五官,而五官全;不以五官病其天官,而先生全[4]。”这段话实际上是袁枚在劝导李方膺,不要为合肥罢官一事耿耿于怀,人应该保持心灵上的独立自由,而不该为外物所累。罢官未必就是坏事,相反,罢官之后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空间,不再随人俯仰,生活自在悠闲,无拘无束。
乾隆十八年八月,袁枚约李方膺、沈凤等同游隐仙庵,关于此事有诗《八月二十九日同补萝、晴江探桂隐仙庵,归憩古林寺》[5]记载。乾隆十九年二月,李方膺同袁枚在随园游玩并画梅赠其,《小苍山房诗集》中有记载:“……随园二月中,梅蕊初离离,春风开一树,山人画一枝……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自然龙蛇拗怒风雨走,要与笔势争槎??。山人闻之笑口哆,不觉解衣磅礴?I,更画一张来赠我[5]。”七月,?f经畲就按金陵,子才同李方膺、刘景福网讯平安。关于此事,袁枚有诗二首,其一记载:“一笛迎霜万木疏,挂冠人正聚江湖……拂衣男子关心甚:收得杨彪考竟无[5]?”
八月九日,袁枚独处随园,赋诗怀李方膺、沈凤二友。赋李方膺曰:“我爱李晴江,鲁国一男子……君言我爱听,我言君亦喜……人生得友朋,何必思乡里。[5]”诗文言简意赅,第一句直接点题,道明二人之间的情深意重。
乾隆二十年三月,李方膺将离江宁,子才赋诗送之,其一曰:“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花……白门剩有三君号,沈约颓唐李愿归[5]。”
后又寄书戏招李方膺来园饮酒赏花,曰:“……下车来,亦须与东风争速,不然,则残红满地。石大夫虽来,已在绿珠坠楼之后,徒惹神伤……合肥可有诗人否?可将鄙作带往,教令和成,归而镌板,压之行李担中,较羊肉千斤,肥牛百只,轻重何如[6]?”信札中,袁枚借用西晋大夫石崇与其爱妾绿珠的故事劝解李方膺要速速归来。
三月立夏后六日,李方膺约沈凤、袁枚及金农集借园,因雨,诸友未至,作《梅花长卷》并题记其事。雨后某天,沈凤、袁枚、金农皆来,并在卷上题诗。关于题诗内容,下文有详细记载。
秋日夜,袁枚夜过借园,此时李方膺正在月下吹笛,闻笛声后,袁枚有诗出:“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三更挥手别,心与七弦期[5]。”后约莫三更离开。八月,李方膺以疾还通州。九月三日,病卒于里。其奴执方膺手书事状来,乞子才铭墓。
关于李方膺和袁枚之间有文献记载的聚会不在少数,故未有文献记载的应该有更多,二人交往频繁程度可见一斑。
二、袁枚对李方膺艺术生活的影响
(一)袁枚的名气为李方膺提供一定知名度
袁枚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性灵”派的领袖人物,其名声非同一般。李方膺在借园安顿好后,为了生计开始卖画。虽然他自身有一定的声望和才华,但是与袁枚和沈凤这些名人的交往,再加之他们对李方膺书画的赞誉,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