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在扬州绘画生活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方膺在扬州绘画生活研究

李方膺在扬州绘画生活研究   摘 要: 李方膺,“扬州八怪”之一,他与扬州有不解之缘,一生多次到扬州,在扬州作画,鬻画。扬州对李方膺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扬州画友切磋技艺,研讨画理,互帮互长;另一方面,扬州为李方膺提供鬻画市场,促进他的绘画创作不断开拓创新。   关键词:李方膺;扬州;绘画   本文系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第四批审批立项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 2015YZBG03   李方膺(1695~1756),清代中叶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虬仲,号晴江,署名有秋池、木头老人、白衣山人、借园主人等,清朝扬州府南通州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知县、兰山知县、潜山知县、代理滁州知州、合肥知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权贵,后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居江宁(今南京市)项氏园,改称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扬州八怪”李?W、郑燮等人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水墨画,以画风竹、风松而著名,豪气横秋,孤高清正。最专擅梅花,画梅之性,别出心裁,寄托孤高人格。   李方膺为人憨直拙劲,胸怀坦荡,有浩然正气,以“贤良忠正”出官,为民请愿,敢抵上司,一度入狱,两度罢官。宦海沉浮触发他绘画创作的激情,心中郁闷、不平之气溢于毫末,表现铮铮傲骨,张扬不凡才气。   李方膺绘画注重师法传统,而不泥古;他认为“庭前老干是吾师”[1],师法造化;主张“画家门户终须立” [2],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剪裁精当,敢于创新,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等。   一、李方膺与扬州之缘   李方膺是清代扬州府南通州人,他是广义上的扬州人,这也是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李方膺的一生与扬州密切相关。在扬州,他与画友切磋,绘画技艺得到提高;扬州给他提供市场,画作得到畅销,扬州让他的名声斐然海内。从李方膺画册的题款、题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扬州的热爱与钟情。关于李方膺在扬州的绘画生活,本文将从他生平的三个时期来研究。   1.青少年时期(出仕之前)   李方膺出身仕宦书香之家,父亲李玉?f晚年官至福建按察使,深得雍正皇帝的厚爱。李方膺是因陪父亲到京城觐见雍正皇帝而得到官职的。李玉?f喜爱诗画,在家乡通州,与好友创办五山画社达14年之久。兄长李方韩擅长兰、竹花鸟画,家庭的书香诗画气氛深深地熏陶少年李方膺,使李方膺在少年时期就走向了诗画之路。   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入学,籍贯是扬州府通州人。   当时的扬州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商品琳琅,文人荟萃,尤其诗画名人很多。热爱绘画的李方膺常来扬州城,结交画友,开阔眼界。   李方膺善交画友。画家丁有煜说:“李晴江少余十五岁,交四十五年。”[3]李方膺十五六岁就结交了画家丁有煜 ,二人亦师亦友。丁有煜与“扬州八怪”之首――李?W是好友,于是,李方膺通过丁有煜结识了李?W,从此,李方膺与扬州有了不解之缘。   这一时期,是李方膺的学习时期,是他绘画艺术的孕育期。   2.丁艰在家时期(乾隆四年至十一年)   清人杨廷撰《五山耆旧今集》(卷七)记载 ,李方膺的父亲李玉?f“以乾隆四年十一月某日卒于家,春秋八十有一[4]”。李方膺的父亲去世,其母卧病,不几年就病故了。清朝有丁艰例制,官员在至亲去世后要守丧在家,因此从乾隆四年至乾隆十一年,这中间六七年,李方膺离开官衙,丁艰在家。方膺摆脱了公务之劳,有大量空闲潜心研究,专心作画。这时期,李方膺经常到扬州,与画友李?W、郑燮、汪士慎等人切磋画艺,探讨画理。   李方膺与寓居扬州的郑燮交往十分密切。《扬州游览手册》记载:“乾隆五年,方膺来扬州,宴集名公于平山堂,共赋第五泉。板桥此时在扬州,当被邀与会。”[5]郑燮是“八怪”中翘楚,以画竹著称,提出“胸无成竹”画论。李?W、郑燮都善画梅、兰、竹、松。在画法理论上经常切磋。乾隆十一年,李方膺作墨竹图,印文是“胸无成竹”,由此可知李、郑绘画趣法相近,相互影响。   这时期李方膺所画梅花,技高一筹,获得行家赞叹。李?W在作品中题曰:“近见家晴江梅花,纯乎天趣,元章、补之一辈高品。老夫当退避三舍矣。”[6]   乾隆十一年,李方膺在扬州作画,以下有证。   (1)李方膺画《风翻雷吼图》(又名《双鱼图》,故宫博物院藏),题款曰:“风翻雷吼动乾坤,直上天河到九阍。不是闲鳞争暖浪,纷纷凡骨过龙门。乾隆十一年四月,公车北上,写于扬州杏园,李方膺” [7] 。   (2)《梅花》册(十开)题款为“乾隆十一年九月六日,李方膺”。   其中题画诗:“知己难逢自古来,雕虫小技应尘埃。扬州风雅如何逊,瘦蕊千千笑口开。”[8]另一题画诗:“官阁成尘事已凋,我来僧舍画梅条。扬州明月年年在,收拾春风廿四桥。”[9]从这些题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