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歌音调素材在歌曲创作中运用
民歌音调素材在歌曲创作中运用
内容摘要:民歌是民间歌曲,是声乐歌曲的一种重要体裁,是人民群众为表现自己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集体创作的。在歌曲创作的手法上有运用民歌的音调素材的,有运用地域性的民歌音调素材的,也有运用原民歌音调改编的歌曲。总之,丰富的民歌宝藏为歌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的音乐元素。
关键词:民歌 音乐素材 民族风格 歌曲创作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56个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劳动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民歌是民间歌曲,与人民社会生活具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其特点是:第一,具有口头创作、集体创作和不断再创作的变异。第二,经过千百年的口耳相传、变化、加工,趋于成熟。第三,音乐形象准确、鲜明、生动,结构短小,表现手法精炼。
一、直接采用民歌音调素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对于各民族民歌的整理、挖掘、改编和发展,是对我国音乐文化宝藏的一项高层次建设,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丰收,以民歌的营养滋润,创作出了许多歌颂新生活,抒发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的歌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其格词曲,创作于1954年。歌词立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歌曲汲取了内蒙古民歌的的音调素材,一开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写得舒展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全曲之短短的12小节,形成了上下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五声羽调式,音符在级进向上的进行中,到达补充乐段的高潮结束全曲。歌曲形象生动、抒情流畅,突出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一光辉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爱恋之情,对党的感激之情。此歌演唱后迅速传遍全国,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例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创作于1977年7月。歌词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写了新时期的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运用旋??的八度大跳(55),这是蒙古族典型的音调特点。用柔美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蒙族宫调式落音方式,抒发了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节奏型稳健匀称,旋律委婉抒情;第二段副歌节奏为弱拍起唱,使平稳、流畅的旋律增加了节奏的律动感,表达了牧民内在的情感波澜与赞美家乡的喜悦心情,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例3,《吐鲁番的萄熟了》,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创作于1978年秋。作者在节奏上运用了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旋法上运用了级进回返式的旋律进行,通过上、下模进等变化的手法衍生发展而成。该曲是施光南对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素材的汲取和提炼,构思奇巧,不落俗套,具有新疆民族的风格特色。此曲由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例4,歌曲《天路》,屈塬作词,印青作曲,创作于2001年 8月。这是一首极富抒情性并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旋律特征十分鲜明,西藏风格旋法典型突出,音乐素材简约凝炼。在创作中,作曲家并未照搬套用藏族民歌旋律,而是将骨干藏族民歌音调素材的高低长短重新排列组合,听上去新颖别致。此曲为情绪开通了一个喷发宣泄的闸口,巧妙地利用相同的节拍速度,形成不同的节奏语感的变化。而乐句之间重复音的运用以及句头句尾起音落音的安排,都体现作曲家的个性语言,耐人寻味。前半句拉开与藏谣的距离,后半句又不露痕迹落叶归根。经歌手韩红的演唱,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地域性的民歌音调素材
在特定的歌曲音乐创作中,有时根据感情的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地方性民歌来创作。例1,《十个字》是一首复乐段结构的传统河北民歌,其音乐节奏均为十六分音符贯穿全曲,具有热烈活跃的气氛。歌词反映的是古人的轶事,民歌表现了一种愉快的欢乐之情。我们很容易记起的一首歌曲《解放区的天》,它是根据民歌《十个字》的音乐素材改编为全新的单乐段歌曲。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秧歌舞曲风格,以民间锣鼓点式的繁密节奏,流畅而接近口语化的曲调和较长的衬词,表现了解放区人民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尽情欢庆的热烈场面。在歌曲短短的十五小节的曲调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欢快的节奏,旋律进行采用同音反复和六度下行的大跳(13)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地方性民间音乐色彩和民歌的风格。此歌充分表达了解放区人民感谢共产党的恩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天》这首歌曲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并被普及和传唱。例2,《王大娘补缸》是一首河南民歌,原是地方歌舞小戏中钉缸人出场时的一段唱,又叫《大补缸》或《锔大缸》等,是一首欢快的歌舞曲。电视剧《水浒传 》的主题歌《好汉歌》,作曲赵季平,作词易茗,创作于1998年。在创作中,曲作者深入理解《王大娘钉缸》的民歌曲调,将其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