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孝与国家治理关系
浅论孝与国家治理关系
西北民族大学
【摘 要】孝作为一种道德传统,与国家治理、社会教化等政治、社会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孝道的实行,对国家治理、社会教化起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孝;国家治理;社会教化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孝”的本义是指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中儿女对长辈的关爱、尊敬、赡养。儒家认为,结婚的功用,主要是繁衍子嗣,以继承祖先的生命和事业,为其“万世之嗣”。子孙若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就是能“嗣亲”,即为孝子贤孙。儒家的观点,“嗣亲”之道,表现在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孝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孝”是以家为基础的。随着社会发展,“孝”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发展成了政治因素,演变成了“家天下”中的“大孝”。《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白虎通?三纲六纪篇》:“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虽然带有“愚忠”的性质,但对于政治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许多政治事件都以孝为道义得以解决。“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孝’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家庭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一?N多元文化体系,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具备了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成为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范畴,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1]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孝之于国家治理的作用。
一、“孝”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儒家非常注重仁政,而“孝”也是仁政的一部分。因此,儒家讲经立书,对“孝”的解释非常多,还专门著有《孝经》,对孝道与忠君进行高度概括。与儒家的《孝经》不同,佛家有《父母恩重难报经》,将父母之恩概括为: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甘、回干就湿、哺乳养育、洗涤不净、远行忆念、深加体恤、究竟怜愍十点,专讲对父母恩德的回报。儒家则对“孝”进行了扩展,由家庭推之于社会,并与国家治理密切联系。孔子把“孝”从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就已经被全面政治化了。到了汉代,选举官员,朝廷设立孝廉、方正等名号,由地方根据乡闾清议来向朝廷举荐人才,体现了“求忠臣与孝子之门”的选举思想,而乡闾清议则是完全按照道德标准尤其是孝道来评价士人的舆论形式,可谓是从社会教化的民间到政治选举的朝廷,上下一致贯穿了儒家文化“孝”的精神。封建统治者则使“孝”政治化,“汉以孝治天下”将孝纳入了封建道德体系,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魏晋隋唐时期,玄学、佛学盛行,在儒、佛、道对立交融的过程中,“孝”文化体现出崇尚与变异的特点,魏晋仍标榜“孝治天下”,但已经出现了援道入儒的特点,强调孝道的自然亲情,削弱孝道的政治教化功能。唐代,总体上看不太重视孝道。宋、明、清孝道演变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孝道。“孝”在理论上呈现出了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专制化的特点。“孝”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为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春秋时期,对“孝”已经有初步认识,指出其起源于家庭,如《越绝书?勾践阴谋外传第九》:“陈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朴质,饥食禽兽,渴饮霜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之中野。孝子不忍其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禽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此之谓也。”交代了弓起源于孝子之孝,但也暗含了“孝”最初起源于家庭这一基本单位。随着国家的出现,各种规章制度也相继出现,“孝”的积极意义,也被纳入伦理建设之中。
“孝”,首先表现为国君之大孝。家有一家之主,国有一国之君。《荀子?君道篇》:“君者何也?曰:能群者也。能群者何?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荣之;善藩饰人者,人乐之。四者俱,而天下归之矣。”此处,“生养人”即为孝在人君身上的发挥。《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看似只说了“为人子,止于孝”,其实句句都是说“孝”,只不过不同身份的人,所做的事不同而已。即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尽自己的本分去做事,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虽然“为人君,止于仁”,但君同时“为人子”,也得“止于孝”;而“为人子”者也会“为人父”,要“止于慈”。“父慈子孝”,国家必会安定富足,邻国也会羡慕。
为人君者的“孝”是“大孝”,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孝”。《中庸》如是解释:“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髋臼骨缺损分型.pptx VIP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课程标准.pdf VIP
- 术后有效排痰护理PPT.pptx VIP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45页】.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一数学高一上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总结+单元检测(原卷版).docx VIP
- 伟迪捷Videojet 1210 1510 操作员手册 2011年修订版.pdf
- 理论力学哈工大第六版-课件.ppt
- 2023年高考全国卷(甲卷)数学(理)真题(含解析).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