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形象
浅论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形象
摘要:在《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里,儿童和少年也获得了独立价值。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群体形象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于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作为魏晋名士成长阶段的记录,既有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一贯性的艺术追求,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意义。这些少儿形象,既有着少儿特有的自然纯真,又有着那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印记。从文化角度阐释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对我们认识《世说新语》一书以及魏晋时代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世说新语》少年儿童形象文化阐释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此书采集前代遗闻轶事,错综比类,分德行、言语等十八门。根据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全书共涉及各类人物一千五百多人(包括刘孝标注),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所记载。①所录36门1219则片段故事中,有上百则与少年儿童相关,约占8%的比例。在《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中,少年儿童作为“准名士”,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些少儿形象集中体现了魏晋文人童年生活阶段的状况,童年时期是人的精神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对《世说新语》少儿形象进行阐释,对整体认识魏晋文人精神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少年儿童形象类论
《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既有着少儿特有的气质性格,同时又在积聚着“魏晋风度”的因素。他们或敏于应对,长于辞令;或颖悟机敏,长于思辨;或自然纯真,德行方正;或个性张扬,深涵雅量。对此进行分类论述,可以典型反映少儿形象整体特征。在《世说新语》中,一个人的完整形象,是由其各个年龄阶段的形象综合而成的,这就是《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贯性特点。这种形象塑造方法,宁稼雨称之为“合成的方法”。②而少年儿童时期,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起点”,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少儿形象的塑造,不仅要符合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共性特征,又要突出个性特征,与个人形象的发展相一致。《世说新语》极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和谐一致的审美追求,又使少儿形象本身因此而具备了更深的人生内涵和文化意蕴。
(一)敏于应对,长于辞令
魏晋尚清谈,清谈者以思辨能力见长,清谈的内容主要是抽象的玄理,清谈的方式以论辩为主。参与清谈需要有渊博的才学,有通脱的品性,有敏捷的悟性,有杰出的口才。这种风气自然影响到少年儿童,他们耳濡目染,有所领会,表现出敏于应对,长于辞令的特征。
《政事》三中年少的陈元方面对袁绍提问,以“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作答,条理清晰地概括了父亲的施政之方。而这时,袁绍表示自己在当邺县县令时的做法同样如此,并提出一个两难问题“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陈元方以其过人智慧,以周公、孔子为例说明二人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以圣人喻二人,既称誉其父,又惬袁绍之心。儿童作此应对,可谓机敏聪慧。
《言语》三中年仅十岁的小孔融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来论证自己与大名士李膺有世代通好之谊,年少作此话语,已令人叹服;随后面对陈韪的断语,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略,推论“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应对之中,不卑不亢,同时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因此使“韪大?q?e”,也进一步展现了其言辞事理之正、论述之妙。这与孔融日后为人处世风度气质是相一致的。
(二)颖悟机敏,长于思辨
《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的智慧还表现在他们善于处理紧急问题,颖悟机敏。《假谲》七中少年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大将军王敦和钱凤密谋反叛的事情,他意识到了自己偷听的严重后果,情急之下,“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以此骗过了王敦,得以保全性命。他的颖悟机敏在当时就得到了广泛的称赞。
玄学重思辨,魏晋名士大多长于思辨,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有很强的独立认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不会毫无主见地附和他人,这在他们年幼之时已有萌芽。《夙惠》三中晋明帝司马绍小小年纪就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灵活地看问题,可谓长于思辨。他在晋元帝面前说日远长安近,是为了安慰思念北方的元帝,而在群臣面前说日近长安远,则是委婉地批评群臣无心北伐。童言稚语中蕴含着思辨的力量。
(三)自然纯真,德行方正
《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有着孩子本真的善良、纯净和天真可爱。《德行》三十三记述了被后人视为魏晋名士楷模的一代名臣谢安少时的善良纯朴。谢安年少时,兄长谢奕作剡县县令,当谢奕用罚酒的方式惩罚犯法的老翁,以致“乃至过醉,而犹未已”时,七八岁的谢安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心,他以一个孩童的天真和善良制止了谢奕的做法,使谢奕改容相敬,遣放老翁。谢安儿时善良之心让人感佩,而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毫不掩饰的自然之情,体现了少年儿童“准名士”所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