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方言材料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教学中方言材料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方言材料运用   摘 要:方言中存在许多有用的语文材料,能直接印证语文知识特别是古汉语知识,若能适当地运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材料来增强语文知识的可信性和可感性。   关键词:方言材料 语文教学 运用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通俗地讲就是各地的土话。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在语文课堂上一般要求老师不能使用方言教学。但是方言中也存在许多有用的语文材料,能直接印证语文知识特别是古汉语知识,若能适当运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带给学生因为讲“自己话”而产生的亲切感,而且还能用生动具体的事实材料来增强语文知识的可信性和可感性。   下文就以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视角,从客方言、粤语、赣方言及少量官话中各择若干例子进行论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①   一、语音材料   在普通话声母方面,“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前者是指上古没有现代读为f和零声母的“非敷奉微”字母,只有在现代读为b、p、m(汉语拼音,下同)的“帮滂并明”字母。后者是指上古没有现代读为zh、ch、sh的“知彻澄”字母。也就是说,现代读f声母和一部分零声母的字在上古读b、p、m声母,现代一部分读zh、ch、sh声母的字在古代读d、t字母。这可从形声字上看出,例如“播”中的“番”,“盆”中的“分”,既然是声符,在造字之初必然代表整个形声字“播”和“盆”的读音,它们的声母也就分别为b、p。同样,“迢”中的“召”“都”中的“者”,声母也分别为t、d。但这没有提供一个直截了当的说法。实际上,汉语方言中有直接的材料,例如客方言中的“斧”“肥”“浮”“飞”等字的声母为b或p,“知”的声母为d。赣方言中的某些地方,“猪”“朱”“主”“煮”“驻”“蛀”“铸”的读音都为dü(汉语拼音标音,不标调,下同),“周”“舟”“州”“洲”“帚”“咒”“昼”的读音都为diu,“抽”“绸”“稠”“筹”“丑”“宙”的读音都为tiu,“遮”“者”“蔗”的读音都为da,“车”“扯”的读音都为ta,这些字的声母都是古音的保存,能直接证明“古无轻唇”“古无舌上”的说法。另外,粤语区的一个地名“番禺”中的“番”读为pan,也保留了古声母的读法,但此字常被人读成fan,其实是不明方言地名保留古音,而按形似字“翻”“番”的读音类推致误。   在韵母方面,古代有m、n、ng三个鼻音韵尾和b、d、g三个塞音韵尾。在现代的普通话读音里,只能找到n、ng两个韵尾,其余几个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里,它们仍然全部保留着或部分保留着,如梅县话里,“担”读dam,“答”读dab,“丹”读dan,“挞”读dad,“厅”读tang,“笛”读tag。广州话里也有,如“监”“淹”的韵母分别是am、im,“叶”“热”“益”的韵母则分别是ib、id、ig。   在有入声字(即有上述b、d、g塞音韵尾的字)的方言区,还可以用入声字来判断律诗的平仄,断定有没有“拗句”“救句”。这在普通话里是难以做到的,如果用普通话读音来判断,往往会出差错,因为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字,它已包含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里。像杜甫诗句“今夜?~洲月,闺中只独看”,如果用普通话读音断定平仄,第二句的平仄格式便成为“平平平平平”,全是平声,犯了诗家“三平”大忌。其实“只”“独”在古代为仄声字,在现在梅县话里仍分别读为zed、tug,故上句格式应为“平平仄仄平”,是很规范的律诗格式。   有时,用方言的读音去理解古诗押韵也很有帮助,这就弥补了普通话的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杜甫诗《水槛遗心》:“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雨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韵脚“赊”“花”“斜”“家”,从普通话读音来看,它们并不是押韵的(“赊she”“花hua”“斜xie”“家jia”),而在古代它们是押韵的,同属麻韵,从客方言读音看,它们仍同韵:赊ca、花fa、斜qia、家ga。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音也有相应的变化,但是有些方言因为自然地理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发展变化速度较为缓慢,因而也比较多地保留了古音特点。   二、词汇材料   古代的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体,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已转为现在的复音词。通过比较方言和普通话,很容易看出这一点,例如客方言中“寒”“皮”“禾”“谷”“细”“乌”“光”等单音词大量存在,但在普通话中,有的却不能单用,而是要换成相应的复音词,如:乌――乌黑,皮――皮肤。   还有不少古代汉语词,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而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保留着。例如古代汉语中指锅的“鼎”指人的“侬”,现在闽语中仍然很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却不再使用。   词义也会发展、演变,有很多词在古代是甲义而到现代却成了乙义,这种情况叫词义的转移。如“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