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影响

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影响   摘 要:旅游在诗歌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赏之风促进了山水诗的兴起;唐代漫游之风则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不仅使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推动了边塞诗与都市诗的发展;旅游还促进了诗人诗风的形成与转变,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的诗风都曾受到其旅游经历的积极影响;旅游可以不断激发诗人的诗思,大大拓宽诗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走进自然、融入生活的一种人生实践方式。旅游又往往能够使人们达到一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审美境界,将客观事物转化为被诗人体验到的社会生活,大大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使其成为诗歌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旅游 诗歌创作 诗风      旅游指旅行游览,因社会生活条件诸方面的差异,古之旅游和今之旅游有一些区别。今之旅游是一种普及的群众性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物质文化生活。古代的旅游往往依附于其他的社会活动,并且除了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长期寄居他乡也称为“旅游”。如唐代贾岛《上谷旅夜》诗云:“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1}尚志《江上秋志》云:“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2}本文探讨旅游对古代诗歌创作的影响,重点关注以审美为特征的旅游活动,同时也兼顾其他方式的游历活动。我国古代诗人的旅游活动非常广泛,并且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普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优秀作品直接反映旅行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因此,将旅游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类型予以考察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当然若进一步分类,又可细分为行役诗、行旅诗、羁旅诗、风光诗、怀古诗等。      一      《诗经?邶风?柏舟》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3}作者“以敖以游”的目的是为了舒散内心的“隐忧”。《邶风?泉水》与《卫风?竹竿》中亦有“驾言出游,以写我忧”{3}的句子,“出游”也是为了消除内心之愁苦。可见“游”具有缓和内心矛盾,平衡心理的神奇效果。当然这种“出游”大多是个人行为,并且一般也不会出游很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活条件以及交通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出游尤其是文人的出游也越来越频繁。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出游成为时尚,这一方面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加剧挫伤了文人参与社会变革的信心,另一方面道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思想的风行也给文人以精神上的支持。   元康六年(296),石崇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青徐诸军事,率众作金谷之游,极一时之盛,石崇特作《金谷诗序》。永和九年(353)则有著名的兰亭之会,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道: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此次聚会名为行修禊事,实则也是社会名流的畅游活动,他们纵情山水,饮酒赋诗,娱目赏心,其乐融融。   这些名人贤士的聚游都伴有饮酒赋诗活动,而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必然会受到游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山水进入文人的视野虽然还常常带有标榜人物风度的意味,但毕竟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源泉渐渐被开掘出来。至南朝时,山水诗兴起,《文心雕龙?明诗》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4}谢灵运即是山水诗创作的代表人物。谢灵运(385-433)是南朝宋的著名诗人,一生性好山水,恣意遨游,其诗歌多写山水名胜,典丽清新,意境优美。钟嵘《诗品》列其诗为上品,评曰:“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5}   山水的存在是客观的,而被人当作审美对象予以特别关注才是山水诗产生的真正原因,旅游行为无疑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旅游的心态就含有摆脱尘俗羁绊、放飞心灵的因素。因此,若从深层次角度探究,我们可以说,山水诗的兴起正是游赏之风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众多文人热衷旅游,有些是有特定目的的“游宦”、“游学”,有些则是以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漫游”。这种风气大大促进了诗歌题材的进一步拓展。   首先,山水诗继续发展,渐渐达到高峰。初唐山水诗受南朝诗风影响,尚多限于对宫廷苑囿的描绘。至“初唐四杰”,因其游历广泛,山水题材得以拓展,逐渐走向自然山水,闻一多先生曾说,四杰将宫廷诗“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紧接其后的是陈子昂、杜审言、沈?缙凇⑺沃?问、张说等人。他们大多宦游无定,漫长的羁旅生活中留下许多对途次山水的细致刻画。张说被贬岳州时写作大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