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贺诗歌中红.docVIP

浅谈李贺诗歌中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李贺诗歌中红

浅谈李贺诗歌中红   摘 要:李贺是中唐时期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一位鬼才诗人,?艳的设色是其诗歌作品中突出的特征之一。其中,多种多样“红”色意象的运用以夺人的效果表现出诗人幽深丰富的情思,辅助塑造了虚荒诞幻的鬼神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语言。   关键词:李贺;诗歌;色彩;“红”意象   一、引言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父名晋肃,是疏远的皇族。只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一生官职低微,通身才智、抱负几未有过施展。   纵观李贺诗作,不难读出如反对藩镇割据、抨击宦官专权、同情革新受迫、忧虑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而其诗歌的魅力不仅在此。李贺诗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并非是内容的深忧苦思,反而是风格、技法中的奇瑰想象、新诡用词、浓丽色彩等方面。其设色的精巧、大胆,往往十分契合诗歌本身,虽是纸上某一字词,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继而打通五官,走入诗人的想象与曲喻之中,自然便能体悟出那一片意境来。   李贺诗歌呈现出的奇丽波诡的色彩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已有多位诗论家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诗人张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一句。齐己《读李贺歌集》诗曰:“玄珠与虹玉,灿灿李贺抱。”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炫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于《李长吉诗集批注》中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近人有罗根泽《乐府文学史》评曰:“冷如秋霜,艳如桃李,‘冷艳’二字,确可为贺词评语。”近代则有钱钟书《谈艺录》著作,说是:“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   在李贺的243首诗中,带有色彩字词意象的诗歌共168首,占总诗作比例为69%。不论是与唐代还是宋、元、明、清等时代的诗人相比,对色彩的使用有如此偏好的诗人似乎未有李贺突出。而其中属红色的则有73首,占色彩诗及总诗作的比例分别是43%和30%,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就李贺如何写“红”、写“红”如何与有此写法的原因三方面作一些浅近的论述。   二、如何写“红”   (一)光线、味道、温度等映衬   不论是在写作中,还是绘画、摄影艺术中,凡谈起色彩的表现,就多要涉及到光。曹雪芹曾精辟地指出:“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远近浓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异”,故而“敷彩之要,光居其首。”长吉作品中也可见此光、色相互映衬的写法。同时,长吉又是一位擅用修辞的诗人,诗作中常出现通感、比喻、比拟、夸张等技巧。这可以从“红”字前后的修饰词或动词来分析。《上云乐》首句便是“飞香走红满天春”,香是纷飞弥漫的,“红”更是能在空间中任意移动,有味道、有颜色,使画面相当阔大奇丽,也隐现本诗要表达的荒诞意味。《夜饮朝眠曲》中又有“热粉生香琅?\紫”一句,姚?纭都恪吩唬骸懊嫒仍蚍巯悖?酒上面,色入红玉。”此处又是给颜色加上了几分温度,也十分新奇。   (二)反差色的补衬   而在“红”意象的运用中,诗人也善于用补色使色彩更加鲜明,比如《江南弄》的“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t红嵯峨”。夕阳因向晚而斜,凉波轻弄生起江上浅透的绿雾,而天际是火烧般的赤色滚滚、山峰样层叠重重的云霞,此种鲜明的色差却和谐地融于自然之景中,引人赞叹。另有“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春归昌谷》)“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贵主征行乐》)等诗句,也能体现补色的效用。   三、写“红”如何   (一)形成独特的诗歌语言   钱钟书曾言:“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因此,“愁红独自怜”(《黄头郎》)中的“愁红”指代了荷花,“秋白鲜红死”(《月漉漉篇》)中的“鲜红”暗指上文的别木芙蓉,“细绿及团红”(《春归昌谷》)中的“团红”代替了带露的圆瓣花簇,而“班子泣衰红”则成为了美人衰老的称呼。长吉既不肯直说物名,迂行曲述,那末必然得提炼该物的特性,而最终名称也好、形状姿态也罢,不过落入一笔红字中了。这使人联想到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艺术观点:“写生的时候,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这与长吉的诗歌语言实有不小的关联。他在撷景入诗时,看重的是那样景物的色彩特质,以及该色彩与诗歌的情感、意境是否相合。长吉对此法似是用之不厌,久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用词特色。   (二)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   心理学中对色彩的研究表明,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虽然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说法,长吉诗歌却偏以浓丽绮艳的色彩夺人眼球。有时是在诗首便以“红”之绚烂领起全篇,如《夜来乐》首句“红罗复帐金流苏,华灯九枝悬鲤鱼”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