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
摘 要:文章讨论在设计参与社会创新的过程中,参与式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方法。以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为理论指导,尝试非遗传承人以及社区内研究学者共同参与下的拍摄记录方法。以侗锦项目为例,通过参与拍摄工作,“非遗”传承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另外,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外来文化观察者对于“非遗”文化主体的主观影响,保护活动中内在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影像在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中的后期应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式影像;社会创新;侗族织锦;数字化保护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9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5-0147-03
A Brief Discussion of Participatory Video Apply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XU Cun, JIANG You-yu
(Hunan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82,China )
Abstract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participatory video applying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 Based on participatory video recording method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Inheritors and exper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 Cinematography team , provide a more objective perspective vision from culture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more possibility for video outputs . Take Dong Tapestry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roject is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hod and it has achieved the expected outcomes, while it Heightened all experts and inheritors’ awareness of protection in team. Introduce participatory video working flow in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 not only reduced the risk of de-subjectivization tendency but also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protection project ,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 more possibilities of outputs.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e-subjectivization; social innovation; dongs tapestry; digital protection
Internet :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积累下来的人文,社会,文化的缩影。本文尝试将参与式影像工作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在设计与社会创新的语境下,把参与式影像方法引入“非遗”记录。培训“非遗”传承人,社区内研究学者(如设计背景侗锦方向研究生等),使之在影像知识的弱约束环境下,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活动中,在有效保护非遗的同时增强“非遗”本身主体参与感与认同感。
一、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及其传播模型
通常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非遗”为元素的电影,二是以“非遗”为题材的纪录片或旅游宣传类的专题报道(图1)。
在非遗影像记录中,影像记录者如何快速获得“地方性知识”,如何呈现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所观察的其自身文化本体一直是个难题。以“非遗”为元素的电影,和以“非遗”为主题的纪录片,都会存在内部视界体现不足的情况。在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utoFormR6实例讲解-拉伸.ppt
-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日管控记录表、周排查记录表、月调度记录表(1).docx VIP
-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 VIP
- 二杨梅素基二硒醚在肿瘤方面的药物应用.pdf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docx
- 一种固定式高倍数泡沫产生器.pdf VIP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_2020430155529.ppt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1.2互联网应用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某文旅项目施工合同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