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

浅谈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   【摘 要】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1]是指一类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功能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处方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然而NSAI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高也不容忽视,因而NSAID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85-02   1 分类   1.1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三大类:   ①羧酸类: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等)、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萘丁美酮等)、丙酸类(如布洛芬等)、灭酸类(如甲灭酸等);   ②烯酸类:包括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和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扑热息痛等);   ③磺酰丙胺类(如尼美舒利等)。   1.2根据其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特性[2]不同分为四类:   ①选择性COX-1抑制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②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双氯芬酸等);   ③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   ④高度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2 药理作用   2.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2.2镇痛作用   特点:中等度镇痛作用,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也降低PG本身的致痛作用。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是诊断疾病重要依据。但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适当镇痛是必要的,镇痛是对症,应着重对因治疗。   2.3抗炎作用   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即药物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反应减轻或消退。其抗炎机制也是与抑制外周PG合成有关。   2.4其它作用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3 不良发应   3.1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有资料表明【3】,NSAID使用使消化性溃疡增加3~5倍。   3.2肝脏不良反应[4]: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3.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5]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3.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3.6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3.7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6]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3.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4 临床应用   4.1 风湿性疾病 NSAID除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是当前治疗RA的主要药物,在RA的早期能有效地减轻急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用于治疗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7】、痛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成人still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的关节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   4.2 炎性疾病 NSAID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用于各种局灶性和全身性感染或炎性、癌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肿胀和疼痛,在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用某种NSAID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病程,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癌性发热、血吸虫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