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海岸蚀退对河口滩海油区危害及对策
浅谈海岸蚀退对河口滩海油区危害及对策
摘 要:文章根据滩海海岸环境以及蚀退现状,针对河口采油厂滩海油田的开发的外部环境和开发现状,分析了油区海岸蚀退对滩海油田地面设施、生产管理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海岸蚀退对滩海油区危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海岸蚀退;油区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2-0076-02
1 河口滩海油区基本概况
河口采油厂滩海地区分布着采油一矿和四矿产油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其原油产量占全厂的55%以上,滩海地区已经成为油田生产和地方经济开发的主阵地。
1.1 飞雁滩油区自然状况
自然地面高程在0.4~1.5 m,地势低洼平坦,地貌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基本为黄河三角洲第四纪新近沉积物;土质均匀,为粉质粘土,颜色呈黄褐色,含水量大,地基承载力低;常年受潮水冲刷,潮汐类型属不规则半日潮,正常潮位0.6 m,设计高潮位1.57 m,设计低潮位-0.79 m,校核高潮位2.93 m;年平均气温12.4 ℃,平均风速4.6 m/s,最不利风向为NW、NE。
1.2 大王北油区自然状况
地势在1.4 m左右,土质为粉质粘土,为黄河三角洲第四纪新近沉积物;常年受潮水冲刷,正常潮位在0.4 m,平均风速4.6 m/s,主导风向为NW。
1.3 河口沿海油区受损情况
河口采油厂海岸线长约200 km,黄河改造后滩海油区泥沙淤积大量减少,加之近年来恶劣海况灾害频发,海岸出现大量蚀退现象并逐步加重,滩海油田生产受海洋气候影响更加敏感,油田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治理海潮带来的危害,近20年累计造成经济损失达10亿多元。
2 河口海岸蚀退演变情况
多年来由于滩海海岸新淤积成陆减少,同时恶劣海况灾害较过去大幅增加,致使海陆平衡失衡,形成了海进陆退的态势。飞雁滩油田为1964年1月~1976年5月时段黄河刁口流路入海口。1976年黄河改道以后,飞雁滩地区没有新的泥沙流入,海潮冲刷剥蚀地面加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地面高程逐年降低。
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后,0 m等深线冲刷后退约11 km,年均约350 m,水下岸滩也迅速被刷深,1992年建设初期滩地高程为1.0 m,现在滩地高程已经剥蚀到-1.0 m,即使在低潮位时也不再露出滩地。可以看出近几年海岸蚀退速率逐渐加快。如1992年修建埕129井漫水路时,海岸线距该井约1.5 km,但到1999年底,海岸线已推进至埕129井,陆地以约200 m/a的速率蚀退,目前飞雁滩油田120多口油井中已有60多口进入高潮线以内。
3 海岸蚀退对河口滩海油区的影响
海岸蚀退加剧,随着海潮海冰等灾害频发,河口滩海地区的海潮属不规则半日潮,一日两潮,初一、十五上大潮,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1 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3.1.1 电网运行极不稳定
河口采油厂滩海油区配电线路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目前共有配电线路22条,约316.73 km,电力线路最初都是沿滩海道路走向在道路两侧敷设。由于海潮侵蚀及养殖区的开发,目前约有85 km的电力线路常年浸泡在海水中,大部分电杆、电力设备受海水及潮湿空气的影响腐蚀严重,日常运行故障频发,特别是抵御风暴潮、冰凌、暴风雪等极端天气能力很差,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3.1.2 集输系统老化严重
河口采油厂滩海油区共有油井553口,注水井241口,注水站19座,计量站80座,φ114以上集油支干线79条162.1 km,φ114以上供注水支干线51条65.2 km,单井集油管线286.5 km,单井注水管线154.6 km。滩海油田管网建设之初,集油干线沿路敷设,单井管线呈放射状敷设,其中250口油水井的单井流程和25条油水支干线长期漂浮浸泡在海水、养殖池中。油水管线平均服役年限超过15 a的占65%以上,管线保温层脱落、腐蚀老化严重,事故穿孔频发,后续维护困难。
3.1.3 道路井台大量损毁
滩海油区道路总长194 km,其中漫水路108 km,进井土路86 km。
以飞雁滩油田为代表的滩海油田,随着海潮常年冲刷,滩地高程不断下降,漫水路、井台、进井土路等护坡基础被淘空,破损严重。如埕126块北侧道路,道路顶标高只有1.4 m,每月两大潮海水都漫过路面,致使道路护坡坍塌、路面翻浆、道路中断。
3.2 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3.2.1 油区生产管理不便
滩海油田生产采取的是与陆地相同管理模式,油水井以计量站为中心,地面集输管线呈放射状分布,职工巡井、巡线工作量大,当潮水淹没油井及计量站时无法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飞雁滩油田潮位超过1.6 m以上,最北侧道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