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仁宇大历史观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黄仁宇大历史观影响

浅谈黄仁宇大历史观影响   作者简介:刘漫(1989-),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世界史。   摘要: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研究历史,在许多历史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主张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历史。自从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以来,大历史观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黄仁宇运用大历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对中国历史研读的普及化有重要的意义,打通了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写作方式,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关键词:黄仁宇;大历史观;《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影响   Abstract:Historian Ray Huang researched history with macro-history and he put forward his own unique perspective on many historical issues.He advocated that studying history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Since Ray Huang put forward macro-history,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That Ray Huang studied Chinese history with macro-histo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popularization of studying Chinese history,open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realizes the dialogue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creates a new way of historical writing and has caused a fierce debate.   Key Words:Ray Huang;macro-history;《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China:A Macro History》;influence   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的国民党军队里当兵,然后到美国留学,于1954年获得学士学位,1957年获得硕士学位,而获得博士学位则是在7年之后的1964年。曾先后在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任教,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70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黄仁宇先后出版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如《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以“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享誉华人学界。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研究历史,从黄先生的诸多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且他在许多历史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研究明史的专著。“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1](p219)其中选取了几个人物与几件公案,将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社会、政治、思想、经济,巧妙地串联了起来,意在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传统的历史背景。《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黄先生大刀阔斧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精准地挖掘出可称为历史真谛的东西。“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2](p23)这种运用大历史观写中国历史,强调的是整个宏观历史的勾勒,也可以是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中国缘于地理上之要求,政治体系初期早熟,使各地方上之利益及地方上的组织无从充分发展先期构成多元社会,只好采用间架性的设计,构成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这种办法贯穿了中国历史。”[2](p335)《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黄仁宇用他所倡导的大历史观,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的观点重新审视历史,使很多从表面上看不合理的事情,得到了相互联系的合理性。“在大历史的观点看来,清朝因袭明朝的成分多,而溯本归原的改革少。所以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以追根究底的追究到明朝去。”[3](p87)《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从中国先秦写到元末,列举了其间几十个重要人物,细致入微的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因果,并用“大历史观”表现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因为中国在公元前统一为政治上的初期早熟,既无各地确实统计数字,也不能区划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在囫囵情形之下,凡事靠在位者及摄政者随时摆布。真理总是由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