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RDA分析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RDA分析
摘要:应用LAI-2000植物冠层仪和电子温湿度计对0.33 hm2左右玉米地喇叭口期植株叶心处的节肢动物群落和小气候、作物冠层结构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并对有关物种的分布与相关环境因素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edun dancy analysis,RDA)排序。灰色关联度分析与RDA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玉米冠层信息和喇叭口小气候信息与各种节肢动物的分布关联性明显,黄呆蓟马、龟纹瓢虫、三突花蛛等个体分布与作物长势密切相关。RDA分析可绘出直观反映节肢动物群落与各个环境因子及样本信息相关关系的二维排序图,在玉米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玉米冠层;冗余分析(RDA)
中图分类号: S435.1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516-03
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发生的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Müller) 2014年在豫北地区玉米三叶期发生较重,很多地块由于打药不及时出现了断垄现象。在玉米大小喇叭口期,这种蓟马在植株喇叭口叶心处聚集为害,常吸引来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1781)]、东亚小花蝽(Orius similis Zheng)、三突花蛛[Ebrechtella tricuspidata (Fahricius)]与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等天敌昆虫;此外,近年来还伴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和1种薪甲科(Cucujoidea)微型昆虫。目前,国内尚未见玉米喇叭口叶心处的节肢动物群落对作物形态学与小气候因素之间进行排序的报道。因而笔者对河南科技学院东侧1处田块的玉米叶心处的节肢动物、小气候、作物冠层结构等信息作了调查,对有关动物的分布与相关环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测算对比,最后利用各个生物、非生物因素数据进行玉米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edun dancy analysis,RDA)排序分析[1-10]。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场地
玉米品种为浚单18,玉米苗自油菜倒茬便种植,播种较早,播种1个月来未施用过杀虫剂。
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17日,此时已连续2周为晴天。调查地点为河南科技学院东门外1 000 m处0.33 hm2左右的小块玉米地。玉米株距约40 cm,行距约70 cm;因管理粗放,玉米周围杂草较多且玉米苗长势不整齐;玉米株高30~60 cm 左右,植株半数左右为大喇叭口期,其余多为小喇叭口期。该地南侧紧邻0.33 hm2左右的桃树林,周围有约1.5 m宽的杂草带与大面积的玉米大田隔离,杂草优势种为牛筋草、马唐。由于桃树与杂草的缘故,玉米植株上昆虫物种多样性较周围大田好。1.2试验方法
由于成行的桃树与所调查的玉米田垄呈东西向平行排列,目测与桃树远近不同的玉米植株喇叭口昆虫密度与种类有所差异,因此分别取距桃树最近的(南侧)、2 m远(中间)、3 m远1行玉米(北侧)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南侧、中间、北侧3个位置进行栽培位置方面的环境信息赋值,依次赋值为1、2、3。3行玉米共抽取10个样方进行调查,每个样方为相邻排列且株高较接近的6株玉米。
植株冠层信息采集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进行。因探头与最近叶片的距离应不低于叶片宽度的4倍,所以将传感器置于喇叭口中心30 cm高处读取A值。然后将探头移至每个要取样的玉米植株距根部30 cm处地面,将探头鱼眼对准喇叭口中心位置读取B值,冠层仪重复测定次数设定为仪器默认值。记录每个植株的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无截取散射(DIFN)、平均叶倾角(MTA)、平均倾角标准误(SEM)。用电子温湿度计在喇叭口中心处测定玉米第2张叶片的叶中脉位点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作为小气候资料,同时记录株高作为作物长势指标。记录玉米苗第1到第4张叶片以内喇叭口处的昆虫、蜘蛛种类数与个体数。将每个样方6株玉米的株高(H)、温度(T)、湿度(RH%)、叶面积指数(LAI)、无截取散射(DIFN)与平均叶倾角(MTA)取平均值,加上栽培位置赋值,作为每个样方的环境因子数据。由于10个样方为同一地块,可以认为该地块影响节肢动物分布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其他环境因子相同。鉴定并记录所调查的每株玉米第4张叶片背面以上植株上攀附的所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将每个样方的平均个体数作为生物因子数据[1-5,9-10]。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DPS 9.5平台上进行,RDA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