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圣祖抗俄战略实施及其意义
清圣祖抗俄战略实施及其意义
摘 要:明末清初,我国黑龙江流域遭受沙俄入侵达四十年之久。清圣祖玄烨总结了抗俄战争长期未能取得完胜的原因,提出了“永戍黑龙江”战略,在黑龙江地区设立了黑龙江将军辖区,不仅取得了抗俄战争的最终胜利,而且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管辖,实现了东北地区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圣祖;永戍黑龙江;抗俄战略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82-02
明末清初,我国黑龙江流域遭受了沙俄哥萨克的侵略。在四十年的时间里,这一外患一直未能根除,直至清圣祖提出了“永戍黑龙江”战略,在黑龙江地区建城永戍,设立黑龙江将军辖区,才从根本上遏制了沙俄侵略的势头,并最终取得了抗俄战争的彻底胜利,实现了东北地区的长治久安。
一、沙俄入侵与中国军民的反击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东北地区开始遭受沙俄的侵略。沙皇俄国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同我国远隔万里,并不接壤。沙皇俄国自1547年建国之后,它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向外疯狂扩张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扩张,沙俄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并顺势将魔掌伸向了我国黑龙江流域。在清崇德八年(1643),即清军入关的前一年,以波雅科夫为首的沙俄哥萨克匪帮便开始侵扰我国黑龙江地区。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极度空虚,遂给沙俄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沙俄侵略者虽然人数不多,但造成的危害却极其巨大。他们沿途烧杀抢掠,甚至在缺粮的时候,像野兽一样吃人肉,当地各族人民将沙俄侵略者称为“吃人的生番”。沙俄哥萨克的到来给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黑龙江地区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
面对肆虐的沙俄侵略者,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给侵略者以一定的打击,但由于武器落后,以及缺乏配合和统一指挥,仍难逃失败的厄运。他们无力抵御沙俄的入侵,并视清朝为他们天然的保护者,遂自然而然地向清朝政府求援。清政府虽然也曾多次出兵征讨沙俄匪帮,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沙俄侵略的势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清入关后,一直忙于解决国内事务,无暇更多地顾及东北地区边防。因此,对沙俄侵略者只能做有限的反击,无法倾注全力。二是清军的战略战术也存在重大失误。清军沿用了以往历代在边疆地区用兵的传统战略,即“长途奔趋,裹粮而行”,往往是劳师远征式的反击,旋又撤回。这样的打法,即使打胜了,也无法巩固胜利成果。例如在顺治朝,清军曾多次出征,重创了沙俄斯捷潘诺夫匪帮,但由于没有在边境上派兵留守,导致俄军又卷土重来。有时,清军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俄军的堡垒,因粮饷不继或是攻坚不克,更是劳师糜饷,无功而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顺治十二年(1655),都统明安达礼率军从京师出发,长途跋涉几千里,进攻黑龙江沿岸俄军盘踞的呼玛城堡,围攻俄军达十余天。清军虽然给俄军以沉重打击,但明安达礼因担心粮饷不继,没有坚持到最后胜利,便率军撤离。这一战例突出地表明了清军劳师远征的传统战略战术,确实是事倍功半,不足以对付残暴狡诈的沙俄侵略者。
因此,从清崇德八年(1643)沙俄入侵时始,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黑龙江将军辖区设立时为止的四十年间,尽管中国军民持续不断地对沙俄侵略者进行反击,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沙俄侵扰的外患。
二、“永戍黑龙江”战略的实施
清圣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即位之后,对东北地区的边防极为重视,并且对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地理也有一定的研究,曾言:“朕十三岁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细访其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①他在东巡的时候,还曾亲自到松花江地区进行巡视,指示东北地方官员加强边防,对沙俄提高警惕。但由于圣祖亲政之后,一直忙于处理国内问题,历经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圣祖才得以把战略重点转向东北,决心彻底根除沙俄的侵扰之患。当时,清廷在东北地区分设盛京、宁古塔两将军辖区。宁古塔是清初东北地区最北部的驻防城,早在顺治十年(1653),清廷即在宁古塔设立昂邦章京,以抗击沙俄的入侵。但宁古塔距离黑龙江流域过于遥远,在当时交通和通信条件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不利于指挥对沙俄的反击战和加强黑龙江地区的防务。宁古塔以北的黑龙江流域,基本上处于国防真空的状态。在黑龙江地区,清军虽然取得了一些反击战的胜利,但由于没有留兵驻守,致使沙俄侵略者总是卷土重来,这也是四十年来黑龙江地区边患不止的重要原因。
当驱逐沙俄列入清廷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之后,一些人却表现出了畏难厌战的倾向。例如,著名的理学名臣李光地竟提出“虽有强邻敌国侵略,也当修文偃武”①的谬论,许多大臣也认为黑龙江地区“地势最远,输饷最难”,有畏难怕苦情绪。而一些将领,则简单地认为“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