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立法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玩忽职守罪立法比较研究

玩忽职守罪立法比较研究   摘要: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犯罪行为不仅会使国家、人民利益和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政府形象。因此,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以刑治吏”,以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通过古今中外玩忽职守罪的立法比较,不仅让我们看到我国玩忽职守罪的立法发展历程。以及立法技术的逐步成熟,同时提出,为了统一理论认识和司法操作,1997年刑法典关于玩忽职守罪的主体范围、罪过形式以及财产损失的计算起止时间等,需要立法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关键词: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D92.4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8-0094-04      一、我国古今玩忽职守罪立法比较      (一)先秦时期玩忽职守罪的立法状况   先秦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历时近二千年,为我国奴隶制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玩忽职守罪也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立法日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末期,鲧因治水无效,受到流放的处罚。到禹在世时,曾在一次部落首领大会上,严惩了玩忽职守行为,“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在夏朝时已经有了关于玩忽职守罪的正典规定,以及处罚案例。如对掌管历象的官员,如果不尽职责使所测历象有误,无论是先于天时,还是落后于天时都要被处死,“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在厦朝的第四代君王仲康在位时,也有过国象的行政官员因玩忽职守罪被处罚的案例,当时担任掌天师的诸侯羲和原就“废厥职,酒荒于厥邑”。原因是有一次发生了日蚀,按古礼:有日蚀,天子与臣民都要行击鼓祭祀的仪式。但是,羲和“尸厥官,罔闻之”。因为日蚀发生时他正“沉乱于酒”。因而,“扰天纪,遐弃厥司”。羲和作为一名“掌天地四时”的官员,尸位素食,沉溺于酒,昏迷于天象,落得“以干先王之诛”的下场。   商朝的法律较之夏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并专设刑狱官,制定官刑,以督励职守。据《尚书?伊训》记载,商朝关于渎职罪的罪名规定已经有了巫风罪、淫风罪和乱风罪等。其中,“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即指巫风罪。也就是说,经常在宫中舞蹈,随便在官府等处狂歌,以至于荒废政务的以巫风罪论处。这一罪名近似于现今的玩忽职守罪。商朝渎职犯罪的法律规定,是我们所知的我国最早的有关国家公职人员的刑事规范,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秦汉制定官律,魏晋南北朝制定违制律,唐宋明清各代的职制律和吏律,无一不渊源于殷商的官刑。   周朝有关官刑的规定除继承殷商的法律规定外,又有所发展,“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周穆王时又作吕刑。最为典型的玩忽职守犯罪的规定,就是惩治司法官吏违法行刑的五过罪,据《吕刑》记载:“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惟官,即官官相维;惟反,即诈反囚辞;惟内,即内亲用事,请托私门;惟货,即贪赃枉法;惟来,即旧相往来。凡以五过而出人人罪者,以其罪罪之。另外,周朝崇尚“礼”,“周礼”对于士大夫犯罪“以礼制之”,《礼记?曲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秋官》有八辟之制:即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因而造成“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这种做法对后世封建历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为先请、八议、除免当赎法等制度,一直到清律,历代相沿不渝。礼法并用反映了周朝对规范官吏行为的高度重视。      (二)封建时期玩忽职守罪的立法发展   1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玩忽职守罪的法律规定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成文法律的建设。据《商君书?君臣》记载,统一前的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始终坚持“缘法而治”的治国思想,为秦国统一后制定成文法奠定了基础。从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的秦代竹简中发现,秦律中的玩忽职守罪包括四种行为方式,每一种犯罪行为都配置了程度不同的法定刑。   (1)“犯令”、“废令”、‘环从令”、“伪听命书”。秦简《法律杂抄》也有记载:“伪听明书,废弗行,耐为侯,不避席立,赀二甲废”。即表面上听命于朝廷命书指令,实际上废而不用,处耐为侯刑,并且撤职后永不叙用,如有违反就将被处以二甲之刑。   (2)“诅伪”。即诈伪。据秦简《法律答问》记载:“廷行事,吏为诅伪,赀盾以上,行其论,又废之”。意思是说,依照秦朝成例,官吏搞欺诈作假之事者,罪当处赀盾以上者,不但要处罚,而且撤职后将永远不再任用。   (3)“不以官为事”。《法律答问》记载:“啬夫不以官为事,以奸为事,论何也?当迁”。即啬夫居其位而不谋其政,且作奸犯科,要判处流放边地的刑罚。另据秦简《效律》记载:“藏漏朽禾粟,及积禾粟而败之,其不可食者,不盈百石以下,谇官啬夫;……”。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纠正和制止官吏在执行公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